(吉林经贸学校,吉林吉林市132000)
摘要:企业发展中的绿色管理,简单地说,就是企业按照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形成的一种管理理念及其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内涵经过本质拓展后,包括生态和谐和人态和谐,本文主要对这两个和谐目标加以研究。
关键词:企业;绿色管理;目标;设计;问题探究
随着绿色浪潮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绿色管理思想应运而生,绿色管理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学术界对绿色管理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绿色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绿色的直接含义是“环保”,更深一层含义是“和谐”。古人云:“和实生物”,和谐产生万物,并使万物生机勃勃,与绿色的象征意义“生命”相通。因此,研究企业的绿色管理问题,应当围绕“环保”与“和谐”两个方面来进行。按照目前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绿色管理就是企业按照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形成的一种经营理念及其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是以“生态人”(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合理利用资源的自然人和法人)假设为管理元点,绿色价值观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为动力,企业绿色组织为保证,清洁生产为主线,绿色产品为核心,绿色营销为中介。绿色消费为依托,绿色认证为标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为目标的一种全过程管理。其主旨在于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做到物质能量循环再生,充分利用,乃至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纳入自然系统的循环,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然而,绿色的本质含义是“和谐”,它不仅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和谐,而且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人态和谐。今天,经济全球化业已来临,合作双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现代管理过程中顾客、员工、互补者的介入程度日益加深,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已成为各种关系的总和。因此,要认识和把握企业,要理解企业的活动,掌握企业发展变化的规律,要驾驭和管理企业,必须从企业的关系入手,通过企业内、外各种关系——企业决策层,员工与员工,管理、决策层与员工,物质技术之间,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及公众,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诸关系的协调,来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优化和充分利用,使企业取得效率和效果的和谐。绿色管理要想跳出狭窄的环保圈子,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的三大统一,获得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就必须对绿色管理的内涵进行深层次拓展,发掘出绿色管理的和谐本质,为绿色管理的全面发展和深层次拓展开辟道路。
企业管理的内涵经过本质拓展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和谐(即生态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人态和谐)。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了绿色管理的基本内容。我们可以在绿色管理本质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和人态两个角度出发,对绿色管理目标作如下设计:
(一)生态和谐目标设计
1.增强和谐意识,树立绿色理念。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企业是“经济人”,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企业往往选择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而不顾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从而造成了生态危机,大大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此相对应,绿色和谐思想则认为,企业是“生态人”,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企业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实施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所谓绿色产品是指产品的生产、使用及回收处理过程符合环境要求,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的身体健康没有危害,并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的产品。也就是说,绿色产品的“绿色程度”体现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而不是产品的某一局部或产品生产的每一个阶段。因此,绿色产品在其生产、消费、维护、回收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考虑其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状况,努力实现产品的整体优化与整体“绿化”。绿色设计就是把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产品设计之中,即进行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它要求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基本性能、使用寿命和质量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在设计构思阶段,就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便于回收和再生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与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等因素列为同等的设计指标要求,并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能够顺利实施。
3.采用绿色技术,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技术是指能够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绿色技术创新是实施绿色管理的动力所在,可以说,没有先进的绿色技术,绿色管理就是一句空话。绿色生产(又称清洁生产)是指企业在生产中效仿自然系统内部运作的“低耗高效的循环性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运行机制及和谐统一的美学规律”,以追求节能、省料、减污、增美的综合效果,满足人们的绿色需求。
4.取得绿色认证,塑造绿色形象。绿色认证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因为环境保护已被发达国家用来作为遏制他国对外贸易的壁垒,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必须树立自己的一绿色企业形象,取得绿色认证。因为取得该认证,即意味着企业的绿色管理质量得到了外部认可,其产品便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国际市场。
(二)人态和谐目标设计
1.企业内部的和谐。系统只有实现结构和谐,才能达到整体性能优化。而员工是构成企业的最基本的要素,所以在企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员工之间的和谐,对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绿色管理制度与传统管理制度相比,管理决策层与员工明确的外在界线逐渐模糊,并日益转化为个体内在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企业管理越来越柔性化,在一种和谐共蠃的氛围中进行。在传统的垂直型组织结构中,组织层级多,机构臃肿,部门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效率低下。绿色管理认为要达到管理决策层内部的和谐,提高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必须进行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设计和内部沟通的网络化。
2.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和谐。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企业组织之间的依赖也越来越强。面对多变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竞争环境,大多数企业都难以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兼顾平衡和应具备的竞争力。因此,应尽量利用外部资源,创造条件,实现内外资源的优势互补。企业组织在市场竞争中不再是进行恶性竞争,而是合作竞争;企业组织开始建立共生关系,以“共赢”为指导思想,承认共享市场机遇,共享忠诚顾客的必要性。具体地说,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和谐就是通过及时了解顾客需求,强化与顾客的关系,提高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创建新价值和稳固顾客的忠诚度,实现企业价值目标和顾客价值目标一致。企业和供应商、竞争者、互补者的和谐就是要遵循诚信、相互尊重的原则,在企业和供应商、竞争者、互补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平等合作伙伴关系,使信息资源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共享,达到企业组织之间的和谐,实现“共赢”。
3.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和谐。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政府法律、公共舆论、非政府组织运动乃至经济形势、社会文化氛围等大环境。企业是一个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要想在现有环境中发展壮大,必须协调自身与外部环境保持同步,并随时从环境出发对自身进行改造,以适应环境的变化。首先,要保持与政府的和谐,即在环保、技术、规划等方面配合政府,保证企业微观目标与政府客观目标的一致性;其次,要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获得社会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