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县城关联小(053400)谷新莲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将个性化的人放在重要地位,强调学习过程中对人的尊重和人自身主动性的发挥。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我对《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学习感悟。
1强调阅读的兴趣
关于兴趣,“课标”中有这样的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孩来说,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更依赖于多种多样的阅读形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用“演一演”、“比一比”、“画一画”、“唱一唱”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感受、体验和表达
关于这一点课标中有如下表述:“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这些要求将学生放在了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并明确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朗读指导不应以教师的朗读来规范学生的朗读,应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个性化的朗读、创造性的朗读和思维。
3明确了“读”的要求
“课标”对第一学段“读”有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不管朗读、默读还是理解词语,低年级小孩最需要的就是方法的指导。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在阅读教学中反复进行方法的指导,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朗读能力。在教学《小鱼的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教学:
师:想不想把儿歌读得好听点儿?怎样才能读得好听呢?看丁丁和冬冬给我们出了个主意。(CAI出示丁丁冬冬和他们说的话:丁丁:我读儿歌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想小鱼的样子,我就能读得好听了。冬冬:读这首儿歌的时候,我把自己当成小鱼,想象自己怎么玩水,怎么睡觉。这样我就把儿歌读得好听了。)(指名读丁丁、冬冬的话。)快照丁丁冬冬的办法试一试吧?(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读儿歌的?我喜欢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照老师的办法试一试?(老师和小朋友一块练读、配乐表演朗读。)
朗读是将诉诸于视觉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通过朗读,学生能更加真切地感受课文、理解课文。但这种文字与语言的转化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一年级小孩缺少的就是朗读的方法。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教给学生朗读方法,通过朗读方法的指导达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另外,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对培养学生语感和朗读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孩子的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的情感往往直接影响到学生,从而引领他们走进情境之中。
4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有了重新的多种定位。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进行情境教学的实验,我越来越感觉到,教师应该是文章情境的创设者和学生进入情境的引领者。学生只有进入了课文的情境,才能有深刻的情感体验、积极的阅读兴趣、个性化的感情朗读水平。《戈壁滩上古长城》一课将古长城的金戈铁马与现代长城的安静闲悠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明白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中我从“人喊叫、马嘶鸣、刀枪丁丁当当”这一句生发开去,在学生通过课下查找资料对两千多年前的社会环境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演练再现了古战场上人喊马叫的场面。我们先讨论了“人喊叫”人都会喊些什么、叫些什么;“马嘶鸣”马会怎嘶鸣,马的叫声也体现了马的什么心情;“丁丁当当”会是哪些兵器怎样发出来的声音。经过这样的分析后,学生分工合作,有扮演士兵的,有学马叫的,有模仿刀枪声的……在这样的表演中,学生走进了古战场。我马上采访战争中的将士:“士兵们,你们在这样的战场上打仗、在这样的长城上站岗巡逻,你们会想到什么?心情是怎样的?”生:“害怕,不定什么时候就没命了。”生:“想家,想亲人。”生:“伤心、难过。”我又问:“此时此刻你想到了哪首诗?”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正是因为教师对情境的创设和引导,学生才真正感受到了古战场的残酷、古代士兵心境的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