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满洲里市远方中学(园圆员源园园)国云霄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引入新课这一环尽管时间不长,但意义重大。一段精心设计的引课,通过寥寥数语或简单实验,便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思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引课至关重要。
【关键词】引课实验求知活跃气氛
课型不同,教学内容不同,会使引课的形式千变万化,但成功的引课应该有些共同的特征,怎样的引课称得上成功呢?成功的引课有哪些特征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个几个方面来衡量。
1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最大因素往往不是智力而是动机方面。有的学生上课铃声响后不能马上进入学习状态,还在回味着刚才课间玩的游戏,或聊天、或吃东西等,对教学内容漠不关心,这样直接上课势必效率低下,收获甚微。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启发学生内在动机,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引课阶段可以从如下三点来激发学习动机。
1.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的做法往往是上课时候喊起立,让学生高喊“老师好”,如果声音不够大,就喊第二次,注意让每个学生都使出全力去喊,最好的效果是让每个同学都喊到缺氧,然后幽默的问一句“晕不”,学生会说“晕”,然后我接着说“我喊我也晕”,然后学生们哈哈一笑,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愤,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一举两得。虽然使课堂稍显得不严肃,但是容易拉近师生的关系,我个人认为还是利大于弊的。如果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精彩的课也是徒劳无功的。
1.2切入正题。利用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一个有趣的小实验,一个引人入胜的小典故,一个让人一看就破的糟糕魔术,一段小笑话,某位物理学家的生平,最近发生的国际重大事件等,都能让学生兴趣盎然,自然进入状态。其次,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内容难度适中,与自己能力相称,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易如反掌。
1.3强调学习内容的价值。在引课时,若能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在生活、生产、科研上有着重要应用,无论将来从事何种工作,都用得上这些,那必将产生学习的动力。如我在《电磁场和电磁波》一节教学中,如下引课:上课铃声一响,我拿着手机装作打电话的样子,边打边走向讲台,这时学生们都看着我心想,“都上课了,老师还在打电话,也太不负责了”。这时我继续打电话,故意大声的说:“打我呀!打我呀!你能听到我的声音,但是在电话里你能碰的到我么?”这时候放下电话,对学生们说:“我刚才打电话的时候,那个人是怎样听到我的声音的,我的声音是怎样传递到他的手机上的,他能通过手机打到我么?”这样就引出了电磁波这个内容,并且让学生知道了电磁波就在我们身边,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以至于物理无处不在。
2明确、突出教学目标
我们教案上的教学目标不是写着给领导看的,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要使学生掌握的东西,很多学生上课的时候只是随着大家一起做,别人做什么,他做什么,却不知道自己上这节课的目的是什么,所以有必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己确立自己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师就有必要把教学目标展示给大家,教师的教学目标给出后,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自己设定自己的目标。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教师不能强求学生把教师所讲的所有内容都掌握,只要学生们能完成他自己设定的目标,那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有了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与目标有关的事情上。一个出色的物理教师总是能够在教学的引课过程中就向学生提出明确教学目标,师生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这些目标。例如我在《伏安法测电阻》这节教学中,如下引课: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个重要电学参量,在实际中经常需要测量电阻。那么怎样才能测量一个未知电阻呢?伏安法是测量电阻的重要方法。任何实验都有误差,伏安法测量电阻误差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才能减少测量误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及误差分析。
我在《功》这节教学中运用了“说文解字”的方式去引课:把“功”字拆成“工”和“力”,把“工”看成一个物体,那么在有“力”的情况下就变成了“功”,从而引出了“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一段位移,则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这样,大家一看到“功”这个字就会联想到“功”的概念。
3销除前概念对新知识的影响
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基于以前的思考,可能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自己的理解,这点是有利于教学的积极因素,是他继续学习的基础,若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看法观念不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错误观点,我们称之为前概念。前概念非常顽固,难以改变,是学习活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有效的引课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先入经验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异,意识到其中的矛盾和冲突。当原来的图式不能同化新知识时,学生的认知平衡将被打破,通过顺应建立新的图式,新图式再来同化此知识,这样又能重新达到认知平衡,从而也解决了矛盾。我在《电能输送》这一节中,做了如下引课:人们常把各种形式的能(如机械能、化学能、核能等)先转化成电能,因为电能容易通过电网传输。电能在远距离传输过程中面临一个重要问题:电损。有位同学根据电功率公式p=u2/r,认为输送电压越低,电损越小。而实际情况恰好相反,电压越高,电损越小,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该同学错在哪里?通过本节学习,大家便能解决这个问题。
4承上启下
新知识一般是旧知识的引申、发展或综合,又是以后学习内容的基础。所以“从已知到未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学实践证明:旧与新过渡得好,可以使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生活体验与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产生“自然的联系”,从旧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己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去解决新的问题,达到以旧识解决新知的目的。旧与新的过渡,包括旧知识、旧技能、旧的思考方法与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的思考方法的过渡,三者必须同时兼顾,不可偏废。要处理好这种过渡,必须认真仔细地分析要教的新概念、性质、法则或公式的内涵,以及分析推理的过程,弄清它是以哪些旧知识为基础的,分析推理时所用的思考方法与过去所用的思考方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学生在运用新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时要用到哪些旧的技能,可能会产生哪些混淆的情况等。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组过渡习题或谈话。只用猿到缘分钟的时间,帮助学生打好学习新知识的“预备战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例如我在《平抛运动》这节教学中,做了如下引课:演示实验:蜡块在玻璃管中向上运动,同时玻璃管沿水平方向加速运动。实验后再课件模拟,显示蜡块做曲线运动。提问:蜡块所做的曲线运动可以分解为哪两种简单的运动?小结:蜡块所做的曲线运动可以分解为竖直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和水平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种“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在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时非常有用。今天同学们即将探究的平抛运动,就会用到这种方法。这样既复习了直线运动的知识,又引出了平抛运动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总之:“新颖、有趣”的引课,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部分,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类型的引课,但成功的引课应该起到激励、引导、过渡、辅助等作用。它好比饭前的一碗酸梅汤,吊起大家的胃口,又好比征战中的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大部队胜利作战创造良好条件。所以我们每位教师都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根据不同的课选择恰当的引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效果达到最好!
参考文献
1蓝云.学习动机浅析.教育科学研究,2001(3)
2周军.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