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1

《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孙庆贺

吉林省通榆县苏公坨学校(137200)孙庆贺

俗话说得好,“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这足可以看出养成习惯在一个人一生中的影响。所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学生养成教育发展现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申请《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省级科研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两年的辛勤努力,研究已见成效。

1课题的提出

农村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层主阵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是重点,但是,更应当层出不穷地培养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实践证明,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已成为校园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3现阶段我国小学养成教育存在的弊端分析

纵观我国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与教育形势的发展,我国农村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究其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占有的特殊地位,家长过多的包办孩子的一切,减少了孩子实践及体验的机会。是只注重认知教育而忽视行为的指导和实践,容易造成纸上谈兵。

其次,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中仍然存在着“不真实”的弊病。

再次,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偏差,“偏”在对书本知识的灌输上,“重”在知识型单一人才的培养上,“差”在对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和陶冶上。

4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一条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增强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增大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举止,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现代要求的良好个人品质。

5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对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6研究对象界定

研究对象:农村小学五、六年级班全体学生。

7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分析法;调查法;体验感悟法。

8研究遵循原则

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时代性原则。

9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分了四个阶段实施。

9.1准备阶段:拟定方案、申报立项、考察论证等工作。利用3个月的时间,实验成员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9.2实施阶段: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每学月制定相应的研究目的、内容、计划、方法等。针对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研究

方案。其间,注重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检测成果,写出阶段性分析报告。

9.3自我评价阶段: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9.4申报结题阶段: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善过程资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10研究成果与结论

①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小学中高年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研究内容全面具体。实践证明,对我校是切实可行的,效果良好。②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个案研究、行动研究、对比、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方法,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充分调动了学校党、政、工、团、队、班级的一切有利因素,结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了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③在实验过程中,遵循了循序渐进、活动育人、研究与实践、正面引导与负面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了有计划实施、按目的探究、有方法导引、按规范进行了装档。④把握标准,建立了科学的行为习惯评价机制。实验中,评价内容全面,采取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灵活性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评价和矫正。⑤通过两年的努力,小学生良好道德水平和良好行为习惯初养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纪,探索出了一套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⑥我自从参加课题研究后,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总结得失。在这段时间内,获得了丰硕的成果。2012年6月《农村小学养成教育有效性之我见》在白城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2011年被评为白城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和县级模范班主任。

11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的研究成果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还有差距,还有极少数同学的行为习惯还需加强,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的模式还不成熟。针对上述不足,为了让实验的预期目的达到更好的实效,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在今后的实施中特提出如下对策思考:①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②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不良习惯,进一步开展实验系列教育活动,同时,组织各种有意义的行为专题讨论和交流等,深化“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与实验”成果,积极推进班级常规管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