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切除术后稳定性重建的临床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3

脊柱肿瘤切除术后稳定性重建的临床探究

郭朝阳曾文丛张树芳陈云生李明恒陈荣春

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第一作者简介:郭朝阳男(1970年生)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外科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肿瘤切除术的稳定性重建方式及其效果。方法:筛选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行椎体切除22例,后弓切除14例,全脊椎切除12例,其它类型8例,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及切除范围选择性进行椎体重建、前方椎体内固定、后路植骨内固定等术式,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于36个月内随访完成,其中有9例患者死亡,6例患者肿瘤复发再次手术,除复发病例其余患者植骨全部融合且无植骨骨折现象,术中、术后无严重神经功能损伤并发症。末次随访调查结果显示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明显优于术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肿瘤切除手术根据切除范围以及具体疾病类型选择相应的稳定重建方式可有效恢复患者脊柱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并对促进植骨融合、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脊柱肿瘤切除术;稳定性重建;临床疗效;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8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252-01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stabilityofthespinetumorresectionandeffectofthereconstruction.Methods:betweenJanuary2012andJanuary2016inourhospitalunderwentsurgicaltreatmentofspinalprimary56patientswithmalignanttumor,astheresearchobject.22casesofvertebralresectionwasbowafter14cases,andtotalspineresectionin12,8casesofothertypes,andtheselectiveremovalofrangedependingonthetypeofsurgeryinpatientswithvertebralbodyweightwasbuilt,infrontofthevertebralbodyfixed,posteriorbonegraftfixation,suchassurgery,comparedbeforeandaftertreatmentinpatientswith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andimprovenervefunction.Results:allpatientscompleted36monthsfollow-up,including9casesofpatientsdied,6patientswithtumorrecurrencereoperation,exceptforcasesofrecurrenceofalltherestofthepatientswithbonegraftfusionandwithoutbonegraftfracturephenomenon,intra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neurologicinjurywithoutseriouscomplication.Thelastfollow-upsurveypainVASsco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preoperative,neuralfunctionisbetterthanpreoperativestagingASIA,P<0.05,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spinaltumorresection,andaccordingtothescopeoftheremovalofspecificdiseasetypechoosecorrespondingstabilityreconstructionmethodcaneffectiverecoveryofpatientswithspinalstability,improvethepatient'spainandneurologicdamage,andtopromotebonegraftfusion,improvethesurgicaltreatmenteffectplaysanimportantrole.

Keywords:spinaltumorresection;Stabilityreconstruction;Clinicalcurativeeffect;Applicationvalue

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人们生活饮食方面的不断转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递增,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主要疾病[1]。其中临床上较最常见为脊柱原发性肿瘤,并呈上升趋势发展,对于脊柱原发性肿瘤的具体病因、病机临床尚未完全明确,临床通常以整块切除、分块切除等外科手术方式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疗效确切、预后结局较为理想,但切除后对患者脊柱稳定性的破坏较为严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治疗方案,进而对患者的生存时间产生影响[2]。本组研究旨在探讨脊柱原发性肿瘤切除术后稳定性的重建及其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筛选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本组研究结果完全知情同意,已通过我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明确诊断为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已排除精神疾病、治疗不配合、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免疫功能缺陷、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20例,年龄在18岁~75岁,平均年龄为(32.8±5.2)岁,病变部位为颈椎10例,胸椎9例,腰椎23例,骶椎12例,单发性47例,多发型3例;病理类型明确骨巨细胞瘤27例,脊索瘤15例,Ewing肉瘤4例,浆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

1.2研究方法

参考Enneking分期系统以及WBB分期系统行椎体切除、后弓切除、全脊切除、骶椎部份切除以及整块切除、分块切除。椎体切除均需刮除软骨终板,患者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方式需结合患者脊柱稳定性的破坏程度、手术的入路以及肿瘤病情选择,首先椎体切除患者采用前路重建椎体,可选择大块自体骨、钛网碎骨填充、纳米骨人工椎体等行TSRH或Ventrofix椎体间内固定,对于多节段切除的患者可联合应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弓切除患者需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全脊椎切除患者可采用钛网碎骨填充、纳米骨人工椎体行前路重建椎体,同时需进行椎体间内固定以及后路椎弓根钉、侧块螺钉内固定法;椎体部分切除患者需采用钛网植骨联合椎体间内固定治疗;骶椎部分切除患者采用腰椎椎弓根螺钉-髂骨螺钉内固定并碎骨植骨融合重建稳定性。

1.3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采用神经功能ASIA评分以及SF-36评估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情况,同时观察、记录并比较所有患者术后植骨融合、骨折、上下节段终板间距离以及内固定断裂等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SPSS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随访调查结果

所有患者于36个月内随访完成,平均随访时间(28.9±4.3)个月,无失访案例,其中有9例患者死亡,其中Ewing肉瘤3例,脊索瘤3例,骨巨细胞瘤3例,6例患者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其中3例脊索瘤与3例骨巨细胞瘤于术后31个月局部复发再次行会手术治疗。

除复发病例其余患者植骨全部融合且无植骨骨折现象,术中、术后无严重神经功能损伤并发症。末次随访调查结果显示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明显优于术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观察指标比较

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VAS结果显示,术前平均VAS评分为(6.3±1.9)分,而术后末次随访(1.5±0.7)分,术后末次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评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神经功能ASIAl评分结果显示,术前评估B级患者3例,C级患者共19例,D级患者共22例,E级10例;术后末次随访中C级患者3例,D级5例,E级患者39例。

简易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结果显示,56例患者术前平均SF-36评分为(30.5±4.2)分,生存的47例患者术后末次随访平均SF-36评分为(58.2±15.7)分,两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讨论

脊椎肿瘤就是生长于脊柱的一种肿瘤,分原发性和恶性肿瘤两大类。1997年,温斯坦约(Weinstein)更新了脊柱原发性骨肿瘤的定义[3]:脊柱原发肿瘤发病种类和原因很丰富,各个年龄层均可看到,更倾向于中老年人多发。脊柱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脊柱肿瘤切除术后稳定性重建是为防治肿瘤切除后失代偿性脊柱急性以及继发性脊髓损伤,其在提升患者生存治疗以及延长生存时间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目前临床对于脊柱肿瘤切除后的稳定性重建主要以三柱稳定原理为主,通过保持矢状面,冠状面序列以及防止过度旋转实现基本稳定性的重建。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于36个月内随访完成以后,死亡患者9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患者6例;除复发病例其余患者植骨全部融合且无植骨骨折现象,术中、术后无严重神经功能损伤并发症。随访前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实践回顾分析可知,手术治疗脊柱肿瘤进一步降低术后复发率,为促进肿瘤的彻底清除的顺利进行,临床通常采用椎体切除或全脊椎切除[4],这项技术稳定性破坏性极大,同时术中肌肉、韧带的损伤以及术后放化疗均可影响植骨融合,因此对重建稳定性的要求明显高于退变、创伤和良性肿瘤。针对骨性结构缺损的患者需进行自体或异体植骨融合或骨水泥填充等获取基本的稳定性,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重建方式[5]。

综上所述,脊柱肿瘤患者,经过切除术后根据切除范围以及具体疾病类型进行分析,选择相应的稳定重建方式至关重要。不但可以有效恢复患者脊柱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尤其对促进植骨融合、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冬月,刘晓光,刘忠军,等.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的疗效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24(11):964-970.

[2]于泉,姜屿.脊柱肿瘤手术切除与脊柱稳定性重建的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14,11(2):115-116.

[3]BorianiS,WeinsteinJN,BiaginiR.Spineupdate:Primarybonetumorofthespine.SPINE.1997

[4]胡钦亮,王凯,刘凤松,等.18例经后路脊柱肿瘤切除植骨稳定性重建疗效观察[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6,22(1):51-55.

[5]周伟,尚静波,李仁波,等.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