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第十一人民医院ICU科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目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ICU患者的效果。方法:对2017年9月~2018年4月我院接受的164例ICU患者观察研究,在征得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本人同意后,对实验组82例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82例患者进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支持后7天的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后各营养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T细胞亚群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ICU患者提高免疫功能、增加营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ICU;免疫功能;营养状况
早期肠内营养可以维持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保持肠道功能完整性,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减低SIRS,刺激肠粘膜的血流,改善脏器血流,减少肠粘膜通透性,缩短住院时间[1]。现对我院2017年9月~2018年4月接受的164例ICU患者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根据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分析治疗效果,从而论证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ICU患者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64例ICU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其中颅脑损伤31例,骨折26例,肺癌15例,肝癌18例,胃癌14例,重症胰腺炎17例,脑出血22例,呼吸衰竭21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2人,男女比例为13:5(52/30),年龄42~76岁,中位年龄为(55.84±1.2)岁,对照组82人,男女比例为9:7(45/35),年龄42~76岁,中位年龄为(55.84±1.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
1.2病例选择标准
选取164例均符合重症监护的患者,年龄≥18岁。排除患有严重精神系统疾病或行为异常患者。排除处于严密隔离,接触隔离或保护性隔离的患者。
1.3方法
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即入院24h内给予支持,首日以20mL/h匀速滴注500mL,早期肠内营养支持4小时后观察胃排空情况,若4小时后胃残余量<150mL,20ml/h静脉营养液滴速增至60ml/h,第一天进500ml,第二天1000ml,持续滴注7天。对照组给予常规EN支持治疗,入院3d后进行支持治疗,经空肠管持续滴注滴入整蛋白型营养流食。
1.4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后相关生化指标以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其中生化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免疫功能包括:检测患者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的变化。
1.5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同时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则用均数±平均数表示,组间检验用t;计数资料用n/%进行表示,组间检验用X2;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后相关生化指标以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详情见表1、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提高,但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1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后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3讨论
ICU是对重症患者的加护病房,患者病情严重不能自主进食免疫能力低下,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重症患者由于缺乏食物对胃的刺激和肠道营养素,从而导致菌群失调,易诱发系统炎症反应。肠内营养支持经胃肠道用管饲的途径为营养摄入不足、不愿或吸收障碍的病人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素[2]。早期肠内营养为ICU管理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一般认为腹部手术后受麻醉和手术创伤的影响阻碍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肠功能恢复需3天左右。而据研究表明术前功能正常的小肠在术后几个小时恢复蠕动,约12小时就能吸收营养物质,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3].早期肠内营养对小肠有局部营养作用具有保持肠屏障功能和完整性,更符合生理情况,降低并发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优越性[4]。对本次研究结果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实验组患者ALB、PA、TRF数值均有提高,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前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早期EN支持可以显著提高ICU患者近期营养水平和免疫水平等方面,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屈秀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ICU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1):56,58.
[2]刘兵,马笑宇,戴纯刚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状态及细胞因子的影响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33):75-78.
[3]朱全伟,张泓.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8):736-739.
[4]李佳芮,覃惠英,马盈盈等.ICU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3):19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