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谭静李美云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湖南衡阳421900

摘要:目的:总结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影像资料表现,同时分析出现误诊和漏诊的主要原因。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2月到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支气管内膜结核,对所有患者使用CT实施诊断,回顾分析支气管内膜结核CT影像表现以及漏诊、误诊情况。结果: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影响资料表现为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内部不光滑,管腔呈现出不规则狭窄,病灶累及多个分支;部分患者存在支气管钙化、继发性肺结核影像资料表现。40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出现漏诊或者误诊,占比为40.0%,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应与常见的肺部支气管病变进行鉴别和诊断。结论:CT对于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情况,在具体应用中应结合其它方法实施综合诊断,从而减少漏诊、误诊情况。

关键词:支气管内膜结核;CT表现;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支气管内膜结核作为一类结核病,病灶主要集中在支气管粘膜、气管以及粘膜下层等,病原菌为结核分支杆菌,由于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而且随着病情发展会对患者造成更大伤害,因而早期诊断与治疗仍然是改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预后以及延缓病情发展的关键。有学者在文献中指出支气管内膜结核CT诊断后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情况[1]。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对CT诊断的影像学资料表现以及漏诊、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2月到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所有患者有完整的诊断以及随访资料,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其中女性患者有25例,所占比例为62.5%,男性患者15例,所占比例为37.5%;患者年龄在19—50岁、平均年龄为(35.3±2.9)岁。所有患者最终经过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原菌培养等确诊。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用CT实施诊断,具体使用的是PhilipsBrillianceCT,设置参数如下: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螺距调整为0.9,层间距与层厚均设置为1mm,检查前常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在深吸气末屏气情况下完成扫描,扫描范围从肺尖到双膈肌,由我院影像中心经验丰富的人员完成检查,检查结束后将获得的影像资料发送到对应的工作站,根据影像资料情况对不同患者的疾病情况作出诊断[2]。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观察指标有:(1)病变所处区域;(2)CT检查后的影像资料表现;(3)误诊、漏诊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的观察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类型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计量类型资料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

2、结果

2.1病变区域分析

40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中,病灶在右主支气管以及分支的有14例,所占比例为35.%;病灶在左主支气管以及分支上的有16例,所占比例为40.0%;病灶在双侧支气管以及分支上的有10例,所占比例为25.0%。

2.2CT检查影像资料表现

本研究中40例患者通过CT诊断后,有32例患者存在支气管不同程度的增厚,所占比例为80.0%,这些患者的支气管腔内部粗糙,管腔出现了不规则的狭窄,其中支气管完全闭塞的有4例,所占比例为12.5%(4/32),支气管完全闭塞患者对应的肺组织存在病变。40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存在继发性肺结核影像表现,所占比例为40.0%,具体表现为支气管存在不规则空洞,且有扩张趋势,在CT下能够看到病灶区域存在条索、斑片状影。4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有支气管钙化表现,占比为20.0%。4例患者存在肺不张的症状表现。

2.3漏诊、误诊情况统计

支气管内膜结核经CT诊断后,共有16例患者出现漏诊或者误诊,所占比例为40.0%,容易误诊为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癌以及肺炎等。

3、讨论

根据已有临床文献资料显示,支气管内膜结核在临床具有病情发展缓慢,临床症状表现多等特点,如:咳嗽、咯痰、咯血、呼吸困难等,对于病情严重且已经出现支气管狭窄的患者还会存在气喘症状。由于上述临床症状与多种肺部疾病症状较为相似,仅仅依靠临床症状无法对患者病情作出诊断,因而通常还需要借助其它诊断方法进行鉴别和诊断[3]。

在肺部疾病诊断中,CT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高分辨率CT的应用为肺部疾病诊断提供了更加有效地方法。本文对最终确诊的40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实施CT诊断,其中漏诊、误诊患者共有16例,占比为40.0%,诊断准确率为60.0%。虽然采用CT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总体误诊漏诊比例较高,如果用于实际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容易因为漏诊、误诊等造成治疗延误[4]。

通过本文研究,笔者认为造成支气管内膜结核使用CT诊断出现较高漏诊以及误诊比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CT诊断影像学缺乏典型性,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采用CT诊断后存在不同影像表现,如: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内部不光滑,管腔呈现出不规则狭窄,部分患者存在支气管钙化表现等,这些症状表现与部分肺部疾病的CT影像资料较为接近,比如支气管腔存在不同程度狭窄采用CT诊断中极易误诊为肺组织肿瘤,因而缺少典型CT影像资料表现是造成漏诊、误诊的重要原因[5];(2)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支气管内膜结核发病后表现出的症状与部分肺部疾病的症状表现差异较小,比如支气管炎、肺炎在临床均存在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表现,部分支气管狭窄患者还会表现出呼吸困难、喘息等,正是由于不同腹部疾病在临床症状方面较为接近,单纯通过临床症状难以对疾病作出诊断,造成实际诊断中出现漏诊;(3)实验室检查过程中,阳性检出率较低,在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诊断,实验室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有学者在文献报道中指出,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从痰液、支气管镜刷片、胸腔积液以及脑脊液等部位选取标本后,后续结核杆菌培养需要花费时间较长,而且阳性检出率较低,所以通过实验室检查对支气管内膜结核诊诊断的辅助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6];(4)纤维支气管镜肉眼观察引起的误诊。纤维支气管镜对患者诊断过程中,通过肉眼观察也很容易造成误诊,比如支气管镜观察后显示存在水肿、充血表现,很容易误诊为支气管炎。上述原因均是造成支气管内膜结核出现漏诊、误诊的原因[7]。

对支气管内膜结核诊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细菌学检查、结核免疫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PCR技术等,通过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促进结核杆菌检测阳性率和特异性的提高,综合性作出诊断。

综上所述,CT对于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情况,在具体应用中应结合其它方法实施综合诊断,从而减少漏诊、误诊情况。

参考文献:

[1]王志勇.CT用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0):57-58.

[2]陈忠宽.CT与支气管镜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对照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3):3059-3060.

[3]莫梅勋,李丽银.支气管内膜结核的X线、CT诊断[J].中国医药科学,2013,3(08):119-120.

[4]陈江超.支气管内膜结核与中央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0):96-97.

[5]卓建平,嬴洁,葛德亮.CT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价值[J].右江医学,2012,40(05):688-689.

[6]陈勇.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鉴别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05):98.

[7]江顺州,张云轩.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