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青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护理后良肢位摆放及早期良肢位摆放,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和Fugl-meyer评分则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
脑卒中是对人类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均具有严重威胁的疾病,患者患病以后极易有言语丧失及偏瘫等后遗症,加重家庭及社会负担[1]。在恰当的时机为患者开展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可以对受损神经的恢复发挥促进作用,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肢功能,将疾病致残率降低,在改善疾病预后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提供参考,详细内容阐述于正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抽选58例展开研究,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男性患者为17例,女性患者为12例;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值为(72.21±4.82)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值为(72.35±4.79)岁。比较上述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性别数据和年龄数据,均未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说明可以对两组患者展开科学比对。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即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勤为患者翻身,对压疮的发生进行避免。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同时对病房卫生与安静的状态给予保障,确保患者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休养,促进病情的恢复。对照组患者于康复护理后期展开良肢位摆放,观察组则在早期康复护理当中实施良肢位摆放,具体内容见下:
(1)取侧卧体位,患侧朝下,健侧朝上,将患者的肩部向前伸45°,避免患侧上肢受管型压迫出现血流不畅的情况。上下摆动患者的手臂,一轮为上下五次;顺时针旋转手腕,一轮为五次;五指行紧握与松开动作,一轮为五次;一组动作即手臂、手腕与手指连接动作。使用枕头支撑患者的腰部,患侧的下肢微曲向前15度。对踝关节、小腿与脚掌重复开展屈伸动作;健侧下肢向前微曲45度,取软枕垫置于双下肢之间。
(2)取患侧侧卧位,将患者的健侧在下,对患肢开展重复动作,将患者的手臂向上伸展,并且上下摆动手肘、顺时针旋转手腕、手指紧握松开等。至少重复十组上肢动作。为预防下肢外翻,应当对脚踝和脚趾进行重复活动。取健侧舒适体位,将软棉垫放置于患侧颈肩部位,将摩擦和阻力减少,协助患者将耸肩动作完成,并且开展五组重复舒展动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上述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能力和患肢运动功能情况。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表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满分为一百,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强。
患肢运动功能情况使用Fugl-meyer评分表进行评估,分值越高即表示患侧肢体运动能力越佳。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和患肢运动功能数据均以()表示,组间比对用t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和Fugl-meyer评分则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发生偏瘫以后,其生理与心理均遭受极大的打击。若偏瘫时间过长且未重视肢体功能的恢复,极易导致患者的下肢功能丧失,下肢肌肉未获得有效的锻炼发生萎缩,导致不可逆性偏瘫形成[2]。为此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及治疗,不仅可以促进其机体的康复,且可以帮助患者重拾生活信心,减轻疾病对其身心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
良肢位摆放是为了对肢体良好的功能进行保持而将其摆放为一种姿势或者体位,目前临床常将其应用于软瘫期患者当中,其对患者出现肢体痉挛模式具有对抗作用,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早期康复护理中对患者体位进行正确的摆放可以对痉挛模式的出现进行预防或减轻[3]。但是临床应当注意结合患者的痉挛模式对康复的体位进行设计,同时应当加强对患肢开展被动运动。关节在被动活动以后,可以明显将压疮与挛缩的发生率减少。在早期实施良肢位摆放,并且将其贯穿于患者康复护理的全过程中,可以加速建立脑血管侧支循环,使得脑可塑性获得极大程度的发挥[4]。通过向患者输入各种正常的肢体锻炼模式,将正确的运动输出获得,进而形成正常的功能模式。此外良肢位摆放不需要使用特殊的仪器与设备,医护人员在患者的病房当中即可开展相应操作,可以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且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及患肢功能方面具有积极作用[5]。此外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家属合作,协助患者开展摆放锻炼,以此在获得患侧肢体肌肉收缩力度恢复效果的同时提升患者康复的信心,帮助患者克服负性情绪,避免康复锻炼的效果受负性情绪的影响[6]。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实施良肢位摆放的早期康复护理,生活能力评分与Fugl-meyer评分比对照组患者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中实施良肢位摆放,可以促进患肢功能的改善,对患者生活能力的提升有利,值得今后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曹钏宏,常巧云,吴小花.良肢位摆放应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6):676-678.
[2]李云,罗小华,侯静,等.良肢位摆放护理技术对偏瘫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4):173-174.
[3]王希悦,谢家兴,张红云,等.康复护理标识的制作及在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4):493-496.
[4]李小金,韩秀兰,田潇飞,等.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膝关节本体感觉干预对平衡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11):845-847.
[5]胡永林,肖玉华,陆安民,等.神经松动术联合简易上肢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8):949-951.
[6]邱青青,蔡珍芝,温金凤,等.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