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病例研究范围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将其按照盲选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6.67%)明显大于对照组(73.33%),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效果;应用体会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急危重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的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引起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较为繁杂,这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对其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分析护理干预效果,具体如下。
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病例研究范围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将其按照盲选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5~86岁,平均(65.4±7.5)岁;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54~85岁,平均(65.5±7.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后续研究。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脑出血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病情监测、饮食及用药护理,健康宣教等。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干预,包括:建立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由1名主管医师、1名护士长以及多名责任护士组成。小组成员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为其制定个性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护理路径表的内容主要包括入院相关指导、各项临床检查项目、用药治疗、饮食护理、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功能康复训练、出院指导等。由主管护师与责任护士共同完成上述临处理计划,并详细记录护理干预数据。同时由副主任医师以及责任护士共同查房,调查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以降低危险事件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效果。护理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治疗及护理干预后,脑出血症状完全消失,出血停止,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85%;有效:患者治疗及护理干预后,脑出血症状明显减轻,出血基本停止,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45%,且<85%;无效:患者治疗及护理干预后,脑出血症状无明显改善,出血未停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45%以下,或病情恶化或死亡。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6.67%)明显大于对照组(73.33%),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3讨论
脑出血史临床常见危急重症,目前脑出血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起急骤,病程进展迅速,患者多病情危重,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其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2]。以往临床在脑出血的治疗和护理中多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模式,但该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处于被动地位,仅仅单纯执行医师医嘱进行临床护理工作,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无法形成完整的系统化护理工作流程,因此在护理服务工作中常出现重复工作及人员、资源浪费的现象,导致护理服务工作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人性化护理模式,该模式一改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自患者入院至患者出院,以治疗时间为横轴以入院相关指导、各项临床检查项目、用药治疗、饮食护理、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功能康复训练、出院指导等具体护理干预内容为纵轴,为其制定一套严谨、健全的整体护理方案。同时在护理干预过程中,结合工作落实效果,及时调整与适当规范,提升护理方案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不断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6.67%)明显大于对照组(73.33%)(P<0.05),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邓春香.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健康之路,2015,21(9):201-202.
[2]柴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9):2927-2929.
[3]卞美娜.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8):276-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