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154002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磁共振诊断子宫肌瘤与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96例子宫病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病变类型分为子宫肌瘤组与肉瘤组,各48例。对比磁共振对两种病变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子宫肌瘤组患者多数血流形态规则,血流流量较少;肉瘤组患者多数处于不规则状态,血流丰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能够准确区分子宫肌瘤与肉瘤,临床诊断中需仔细辨别诊断结果,提升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磁共振;子宫肌瘤;肉瘤
Objectivetoexploreandanalyzetheclinicalvalueofmagneticresonanceimagingindiagnosisofuterinefibroidsandsarcoma.Methods96casesofuterinelesionswereselectedfromJanuary2015toJune2017,andtheclinicaldata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and48caseswerepidedintomyomagroupandsarcomagroupaccordingtothetypeofdisease.ThedifferenceofMRIindiagnosingtwokindsoflesionswascompared.Resultsmostofthepatientsintheuterinefibroidgrouphadregularbloodflowpatternsandlessflowflow.Mostofthepatientsinthesarcomagroupwereinirregularstate,andthebloodflowwasrich,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MRIcandistinguishuterinefibroidsfromsarcomaaccurately,andtheaccuracyofdiagnosisshouldbecarefullydiagnosedinclinicaldiagnosis.
[Keywords]magneticresonance;Myomaofuterus;sarcoma
若子宫肌瘤有明显的特征,临床上容易做出正确的诊断,通常是采用B超进行诊断,B超影像以低回声旋涡状结节灶呈现,且合并内部回声特征变化,但是因操作者的手法会影响到B超诊断率,容易遗漏小型病灶,无法有效区分靠近附件区以及附件区肿瘤的浆膜下肌瘤[1]。磁共振影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采用磁共振影像诊断肌瘤的影像学表现较为明显,容易区分附件区的病灶,出现误诊或漏诊率较小,在子宫肌瘤临床诊断中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2]。本文主要研究了子宫肌瘤与肉瘤鉴别诊断中磁共振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子宫病变患者,将研究对象按照子宫病变类型差异分为子宫肌瘤组与肉瘤组,各48例。子宫肌瘤组患者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45.2±5.1)岁;肉瘤组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7.1±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对研究知情并保障配合治疗。
1.2一般方法
研究对象均通过3.0VerioMR以及Siemens1.5TSymphony扫描仪完成检查工作,均利用脂肪抑制增强T1WI、T2WI、T1WI等扫描检查。参数设置如下:T1WI:矩阵256×205、POV300mm×300mm、层厚6mm、TE8.6ms,
TR831ms;T2WI:层厚6mm、POV300mm×300mm、矩阵320×224、TE88ms、TR5550ms;所有患者均通过腹部容积多期动脉增强成像序列完成动态增强扫描工作,脂肪抑制T1扫描时,参数设置如下:TE2.0ms、TR4.6ms、FOV360mm×360mm、层厚4mm;通过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进行增强扫描工作,选择剂量为0.1mmol/kg,通过高压注射器以1.5ml/s流率进行团注处理。本组研究对象中,采用DWI检查的为14例,b值=0、1000s/mm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流形态比较
对比在磁共振诊断两组患者血流形态情况,分为规则与不规则两种。结果显示,在磁共振诊断下,子宫肌瘤组患者多数血流形态规则,而肉瘤组患者多数处于不规则状态,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血流丰富程度比较
对比在磁共振诊断两组患者血流丰富程度,分为丰富与流量少两种。结果显示,在磁共振诊断下,子宫肌瘤组患者多数血流流量较少,而肉瘤组患者多数血流丰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鉴别诊断中平滑肌肉瘤、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是较为常见的。子宫肌瘤主要是由不等量纤维结缔组织以及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组成,常见多发或者单发类型,该疾病常在浆膜下、肌壁间、黏膜下发病,肌壁间是较为常见的发病位置,其次到浆膜下、黏膜下[3]。平滑肌肉瘤主要是受到子宫肌瘤恶性病变影响而造成的,如果磁共振影像显示瘤内合并大面积坏死出血、肌瘤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短时间内增长速度等情况,则表示可能出现恶性病变,若影像学无明显表现,临床鉴别则有一定的难度。内膜系统通常与黏膜下肌瘤联合鉴别,多数情况下,息肉与窄蒂、内膜处于相连的状态,磁共振影像增强扫描后发现内膜、息肉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为有效鉴别奠定良好的基础[4]。子宫腺肌症属于子宫肌层内膜良性的侵入,合并平滑肌增生症状,常以局限型、弥漫型区分,弥漫型较为常见,临床以明显痛经、月经量增多、子宫增大等典型表现为主,磁共振影像扫描发现肌层内T1WI信号灶略低或者无明显边界,T2WI肌层内信号灶低且合并多发点片状高信号,通过增强扫描后发现无边界位置斑点状以多发、大小不一且均一呈现。大部分平滑肌肉瘤疾病是因良性肿瘤切除后,在病理检查中确诊,本组研究对象未出现疑似情况[5]。
子宫肌瘤诊断上,磁共振影像能够准确的定位子宫肌瘤,且以特异性的方式诊断大部分普通型的子宫肌瘤疾病,但是由于子宫肌瘤出现不同种类的变性造成其在T2WI上缺少特征性的信号强度[6]。若子宫肌瘤为完全透明样变,那么T2WI则以低信号呈现,和普通子宫肌瘤的磁共振检查具有相同的影像表现,通过常规磁共振影像区分未变性肌瘤以及变性肌瘤则有一定的难度。富细胞亚型肌瘤或者部分变性肌瘤可明显增高T2WI上的信号强度,导致磁共振影像增强检查对子宫肌层肿瘤良性、恶性病变鉴别时难度较大。临床是否能够有效区分子宫肌层肿瘤未变性、恶性、良恶性等病变是非常重要的,对是否能有效选择临床治疗方案产生直接的影响。传统临床治疗中,主要是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患者产生较大的伤害,且在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中并不适用。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主要以子宫动脉栓塞术、药物等无创性治疗为主,但完全透明样变肌瘤采用上述疗法给予临床治疗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相关医学研究学者曾经试着通过DWI对完全透明样变肌瘤、普通肌瘤进行区分,其共选择47例普通肌瘤案例,主要是通过明显的旋涡状平滑肌细胞构成,局部可发现细胞成分以及变性改变(脂肪变、囊变、黏液样变、透明样变等);其中5例为完全透明样变肌瘤,临床表现为同质性玻璃样物质且未发现细胞成分[7]。研究结果表示,相对于普通肌瘤来说,完全透明样变肌瘤在不同时期的增强指数均较低,两种疾病的EI(180)、EI(60)无重叠情况,但EI(20)出现重叠;普通肌瘤的ADC值明显高于完全透明样变肌瘤的数值,两者数值未发现重叠的情况,通过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各期增强指数与肌瘤ADC值以正相关呈现。出现这样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肌瘤转变成透明样变时细胞外间隙发生均质的斑块或者嗜酸性带,导致蛋白质样出现蓄积的情况,从根本上减小细胞外间隙,对细胞外间隙进入Gd对比剂产生一定的阻力,且对扩散水分子有所限制,所以完全透明样变肌瘤在检查时ADC值较低且未出现明显的强化。
子宫肉瘤诊断上,磁共振影像诊断膜间质肉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如下:①肿块信号以混杂性、不均匀类型呈现,常以DWI明显高信号、T2WI高信号、TIWI等信号等表现为主,肿块合并坏死、出血等症状。肿块实性位置的T2WI间隔信号高于肌层信号;囊实性肿块TIWI的囊性肿块、囊性部分的信号高于尿液信号,而T2WI的信号高于或者近似尿液信号[8]。②对肿块实性部分进行增强扫描发现,间隔多且持续强化较为明显,合并坏死或者出血症状时呈现不均匀强化。实性肿瘤增强扫描后具有明显的主体部分,早期周围性强化后,以向心性呈现,壁结节表现为早期合并持续强化。囊实性肿块实性成分,大部分囊性肿块的间隔部分、边缘具有明显的强化,而肿块以网格样强化或者结节样周围强化呈现。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子宫正常肌层相比,其强化程度较高,可以通过上述特征性表现准确鉴别其他子宫疾病。③大部分双侧附件以正常呈现,比较少见盆腔内积液症状。④通常情况下,均是在患者的宫腔内发现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症状,宫腔外或者肌壁间发病较为常见,磁共振影像特征以囊性肿块或者囊实性肿块呈现,少数患者可以发现肌层内或者壁结节形成小结节,常见模糊的肿块边缘,且部分不规则。受到宫腔内肿块压迫的影响,子宫肌层、联合带变薄,少数患者出现中断的情况。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肿块顺着韧带或者血管扩散是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
综上所述,采用磁共振诊断子宫肌瘤与肉瘤可明确将两者区分,临床诊断中需对诊断结果详细分析其特异性,综合判断诊断结果,将子宫肌瘤与肉瘤明确区别,提升临床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滕飞,孙丹丹,于静,等.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FIGO2009新分期改动中的应用及误判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30(6):441-447.
[2]余太慧,杨绮华,梁碧玲.3.0TMRI诊断子宫少见原发恶性肿瘤.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4,11(9):591-594.
[3]温博,张晶,冯蕾,等.磁共振成像对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近期效果的预测研究.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5,12(7):574-578.
[4]陆志华,陈宏伟,石双任.子宫癌肉瘤CT及MRI表现.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9):1352-1355.
[5]郝敏,赵卫红,王文静.子宫肌瘤肉瘤变特点及其相关问题.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12):892-895.
[6]王关顺,刘云霞,艾丛慧,等.MRI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子宫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3):372-375.
[7]李静,崔满华.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前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9):3319-3322.
[8]韩慧敏,王清涛.子宫肌瘤病理特点与低场MRI表现对照分析.临床军医杂志,2011,39(6):1172-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