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估

李邦定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518000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接收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急诊组和住院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急诊治疗及常规住院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费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心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急诊组临床疗效、血压、心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基本相同于住院组,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诊组治疗费用低于住院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住院治疗效果相比,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其相似,但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关键词: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比较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住院治疗方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已经具备比较规范的治疗措施,治疗效果较好,但治疗费用较高,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放弃治疗的行为。研究表明,采取急诊治疗方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时,其治疗效果与住院治疗基本一致,而且可大幅度的减少治疗费用,提升患者的接受程度。因此,本院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时,即采用急诊治疗方法,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接收的9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样本,男49例,女41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2.7±3.6)岁;病程6个月~13年,平均病程(6.3±1.8)年;冠心病38例,高血压心脏病24例,风湿性心脏病18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心功能NHYA分级:Ⅱ级36例,Ⅲ级49例,Ⅳ级5例。纳入及排除标准[1]:(1)符合慢性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3)左心室射血分数不足45%;(4)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5)排除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急诊组和住院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对比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分组对比研究。

1.2方法

急诊组患者采用急诊治疗,住院组患者采用常规住院治疗,总体上,两组患者具有一致的治疗方法。治疗期间,患者需保证休息充足,饮食中盐分的摄入量严格控制,利尿治疗时采用呋塞米,并进行抗感染、吸氧治疗,对病因积极开展消除治疗。同时,给予患者依那普利(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383)10mg,分3次服用,如未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服用剂量增加,但每天服用剂量需控制在20mg内;心达康(四川鑫达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0002)10mg、阿司匹林(广东九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139)100mg,均分3次服用;美托洛尔(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1)6.25mg,分2次服用,以患者具体病情为依据,服用剂量增加6.25mg,分2次服用,之后剂量间隔2周增加1次,期间对患者血压及心率定期检查,如收缩压在90mmHg以下、心率在60次/min以上,剂量增加停止。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的治疗效果,统计总的治疗费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心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1.4疗效判定

显效:基本消除临床症状及心力衰竭征象,心功能等级低于Ⅰ级,正常生活及工作均可开展;有效:明显减轻临床症状,降低心率,但开展体力活动后异常升高心率,且隐性心力衰竭征象出现,心功能等级Ⅱ~Ⅲ级,正常活动活动受到影响;无效:未达到上述上述治疗标准或患者死亡。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利用t和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后,急诊组45例患者中,显效27例,占60.0%;有效15例,占33.3%;无效3例,占6.7%;总有效42例,有效率93.3%。住院组45例患者中,显效25例,占55.6%;有效16例,占35.5%;无效4例,占8.9%;总有效41例,有效率91.1%。急诊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住院组相近,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后,急诊组血压、心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与住院组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诊组治疗费用低于住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1。

注:与住院组相比,*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提升了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由这些疾病引起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以往认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血流动力学障碍性疾病,不过,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升,逐渐的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研究发现,心肌损伤初次发生后,即会明显的提升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的兴奋性,导致过度激活神经系统,造成重塑心室,使心肌损伤进一步加重,在此种作用下,深度激活炎性因子,形成恶性循环,逐渐发展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

通常,临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时,需要患者住院接受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但患者治疗期间需支付的医疗费用较高,导致部分患者无法承受,出现放弃治疗的现象,增加该疾病的病死率。多项研究表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急诊治疗时,疗效与住院治疗的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且预后情况基本相近,不过可以减少治疗费用18%~30%[3]。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4-5],急诊组与住院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91.1%,均较好,而且血压水平、心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数值差距不大,仅有治疗费用存在明显的差距。需要注意,临床应用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并非所有患者均适合采用此种方法,医生要严格的筛选患者,如患者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肺部感染、严重心律失常等疾病时,应给予患者住院治疗,以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心功能,并减少治疗费用,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邱波,李群.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7,15(02):13-14.

[2]樊晓洋.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临床疗效评估[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0(09):45-46.

[3]林长煜.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估[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0(05):51-52.

[4]丁秋宁.门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估[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5):1145-1146

[5]赵向辉.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估[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5):4994-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