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益生菌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孙娟婵

益阳市中心医院湖南益阳413000

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抗生素性腹泻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单用思密达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思密达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复方嗜酸乳杆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大便性质改变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时间。结果:经过相应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7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便次数恢复时间和大便性质改变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的大便次数时间和大便性质改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可有效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改善患儿大便情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益生菌;复方嗜酸乳杆菌;临床疗效

感染性疾病在临床儿科中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对感染性儿科疾病进行治疗的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以及青霉素,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患儿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小儿由于自身的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其机体肠道菌群正处于建立阶段,因此其肠道免疫力较弱,很容易发生腹泻[2]。随着微生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微生态制剂的医学应用效果也更为关注。但却并无足量研究证据证明益生菌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就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抗生素性腹泻患儿200例,探讨益生菌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抗生素性腹泻患儿200例,患者的病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发病前两组患儿均未接受抗生素开展治疗,同时对存在先天性心脏病、慢性疾病以及先天性胃肠疾病的患儿进行排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日龄28~62d,平均(41.8±8.3)d,病程3~8d,平均(5.1±1.6)d;观察组男55例,女45例,日龄30~64d,平均(42.5±8.0)d,病程3~8d,平均(4.9±1.3)d。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单用思密达(蒙脱石散,吉林美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进行治疗,1袋/次,1次/d,以温开水冲服;观察组患儿在思密达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复方嗜酸乳菌杆菌片(上海诺普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5841)进行治疗,0.25g/次,2次/d。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大便大便次数恢复时间以及大便性质改变时间。疗效判定:经过治疗后,患儿在72h内的大便次数和粪便性质均得以恢复正常,同时其全身症状得以消失,则为显效;经过治疗后,患儿在72h的大便次数和粪便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全身临床症状得以好转,则为有效;经过治疗后,患儿在72h内的大便次数和粪便性质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3]。腹泻:1d内至少连续2次以上水样便。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组间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并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大便性质改变时间和大便次数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大便性质改变时间和大便次数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讨论

抗生素应用于小儿机体后,可能导致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共同作用:(1)内源菌的感染:抗生素应用于机体后,将会对肠道寄生菌的生长进行有效抑制,从而降低寄生菌的定植抗力,从而使得中间菌和有害菌能够进行生长繁殖,而后产生毒素,或是对肠粘膜造成直接损伤,从而引发腹泻的发生;(2)肠道物质代谢出现异常,患儿机体大肠中所具有的厌氧菌可对糖类进行分解,产生脂肪酸和乳酸而被吸收,在采用抗生素进行应用后,可有效抑制厌氧菌,由此降低对多糖的分解能力,从而使多糖在患儿的肠腔内发生积聚,导致渗透性腹泻的发生,当小肠未能对初级胆酸进行有效吸收时,将在大肠内被厌氧菌进行分解,从而发生去羟基化,导致次级胆酸的形成,在采用抗生素进行应用后,可有效降低患儿大肠内厌氧菌的数量,从而使得初级胆酸无法有效转化为次级胆酸,而初级胆酸属于可对大肠分泌造成严重刺激的物质,由此引发机体出现分泌性腹泻;(3)抗生素的直接作用:抗生素进入机体后,可产生变态反应,加之其自身所具备的毒性作用,可直接损害粘膜组织,药理学效应可使得肠道动力学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腹泻的发生;抗生素进入肠道后,可对肠道造成刺激,从而使得肠道的蠕动速度加快,促使正常的小肠细菌菌种种类和数量减少,从而导致腹泻的发生;(4)小儿由于自身的肠道菌群生态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很容易出现失调和紊乱;(5)婴儿自身机体和局部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从而导致在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后,其机体无法在较短时间内进行调节恢复,当发生腹泻后,病情难以得到治愈,很容易出现病情加重[4]。

人体对于益生菌具有较好的耐受性,益生菌在进入机体后,可与黏膜上皮细胞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微生物膜,使得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得以保持,同时可有效抑制外界菌的生长繁殖,使得腹泻得到有效的治疗。益生菌复方嗜酸乳杆菌属于四联活菌,其可有效调节机体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对由肠道菌群失衡所导致的腹泻、过敏性疾病和炎症性肠病进行有效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益生菌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同时大便次数恢复和大便性质改变时间更短,提示益生菌可有效提高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使患儿的腹泻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这也和前人的研究报道相符[5]。

综上所述,益生菌可有效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改善患儿的大便情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车媛,李秋荣.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与肠道真菌菌群多样性关系[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6,23(03):165-169.

[2]杨丽萍,周秀荣,徐贵芳,等.不同方法治疗支气管肺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3):68-71.

[3]王威,岳妍,郝莉莉,等.微生态制剂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6):1258-1260.

[4]殷朝阳,陈瑶,赵婷.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采用匹多莫德治疗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2):1221-1223.

[5]项迎春.110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4):81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