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吸痰管在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防控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密闭式吸痰管在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防控作用

郭春敬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市300120

摘要:目的对密闭式吸痰管在防控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建立人工气道的10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实验对象分成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5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使用开放式吸痰管吸痰,观察组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比较参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的观察组患者在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和检出菌株数这两方面均低于采用开放式吸痰管吸痰的参照组患者,且P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可比性。结论相较于开放式吸痰管吸痰的方式,密闭式吸痰在降低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方面的表现更为优秀,本实验的结论对于防控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密闭式吸痰管;预防与控制;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

一般认为,MDRB(多重耐药菌)指的是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多重耐药菌具体的定义为一种微生物能够同时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临床实践表明,目前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呼吸道部位的感染居于首位。多重耐药菌感染对患者的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1]。为此,积极探究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密闭式吸痰管在防控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作用进行了一番探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建立人工气道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有男性55例、女性45例;患者年龄在31至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45±1.25)岁;初中及以下学历21例、高中学历42例、大专及以上学历3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0例、心肌梗塞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19例、脑出血患者14例、胸部闭合伤患者1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实验对象分成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含5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使用开放式吸痰管吸痰,观察组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

1.2方法

对观察组和参照组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和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数进行统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当P<0.05时数据具有统计学可比性。

2.结果

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的观察组患者在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和检出菌株数这两方面均低于采用开放式吸痰管吸痰的参照组患者,且P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可比性,详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MDRB感染率及检出株数比较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是由患者的机体内环境、治疗措施的侵袭性以及医院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在发现病人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医护人员应当立即实施医院内部相关管理措施,积极应对,严格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传播。

对于已经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来说吸痰是帮助其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就临床实际来看,目前主要使用的吸痰方式包括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2]。参照组采用了开放式吸痰管吸痰的方式,在这种情形之下,对参照患者来说其他患者、医疗环境以及医护人员都能够成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感染源。一些实验的结果表明,当患者咳嗽时存在于患者呼吸道内的病菌能以120千米/小时的速度被患者咳出,并进行传播。与此同时,当对患者实施吸痰操作时,患者会出现刺激性咳嗽的状况,此时产生的含有大量病菌的气溶胶将污染周围的环境[3]。并且含有大量病菌的痰液有可能从器管插管内不受控制的喷溅出,极易飞溅到医护人员的身体部位,由此造成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情形发生。不仅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还有可能将飞溅的病菌传播至其他患者,引发交叉感染。相比之下,观察组的患者使用的密闭式吸痰管在使用的过程中无需脱开呼吸机或是停止机械通气。密闭式吸痰管的外部套有透明的薄膜,整体上是完全封闭的,在对患者进行吸痰操作的过程中无需分离,杜绝了含有病菌的痰液飞溅的可能性,保护了医护人员和患者,尽可能降低了交叉感染发生的概率。

一些类似的研究证实,相比于开放式吸痰,密闭式吸痰能够有效降低VAP的发生几率。本研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对患者进行吸痰操作,患者的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以及多重耐药菌检出株数均明显低于采用开放式吸痰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当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时,从采集痰液标本到病原菌检出这个过程至少要持续3天以上,在这个过程之中医护人员不能够明确患者的肺部感染是否由多重耐药菌所致,往往未能做到对肺部感染患者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造成了携带多重耐药菌的气溶胶污染了环境,造成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交叉感染[4]。密闭式吸痰管的使用能够行之有效的避免携带病毒的气溶胶以及患者痰液飞溅污染环境的状况发生,做到了从源头上切断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传播路径,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的可能性,保护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3.小结

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对患者的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起到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相较于开放式吸痰管吸痰的方式密闭式吸痰在降低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方面表现更为优秀,能够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本实验的相关结论对于防控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方红艳.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菌分析及干预效果评价[J].浙江临床医学,2014(6):889-890.

[2]陈亚男,刘菁,田丽梅,等.ICU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与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1):58-61.

[3]盛芝仁,陈明君,林海燕,等.品管圈活动降低ICU患者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的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12):1679-1681.

[4]屈玲,胡慧,艾芳.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6,14(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