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的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正畸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的评价

谷永江

湖南省人民医院410000

摘要:目的:在牙周病患者治疗中采用正畸治疗,分析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在我院患者资料库中选取27例牙周病患者临床资料入组,选取时间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均行正畸治疗,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不伴牙周病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CRP、sICAM-1、IL-1β、IL-6、IL-8水平均明显更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一年后血清TNF-α(11.91±4.92)ng/L、CRP(10.87±5.77)ug/L、sICAM-1(99.71±11.44)ug/L、IL-1β(1.21±0.16)ug/L、IL-6(70.62±8.65)ug/L、IL-8水平(412.30±108.23)ug/L对比对照组患者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牙周病病变级别(轻度、中度、重度)患者例数分别是8例、11例、8例,安氏类别(Ⅰ类、Ⅱ类、Ⅲ类)患者例数分别是13例、9例、5例。结论:在牙周病患者治疗中采用正畸治疗,效果理想。

关键词:牙周病;正畸治疗;应用效果

本次探究中选取54例患者且深入分析了在牙周病患者治疗中采用正畸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在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随机选取27例牙周病患者,均知情同意,患者年龄18岁至49岁,中位年龄22.4岁,男女比例10:17,为观察组,实施正畸治疗;另选取同期27例不伴牙周病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年龄19岁至50岁,中位年龄22.5岁,男女比例11:16,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判定牙周炎病情程度:标准是附着丧失程度、治疗前曲面断层片显示的牙槽骨吸收程度,2位以上口腔医师给予患者联合诊断,利用X线检查对患者全口曲面断层片牙槽嵴顶点进行定位,同时定位根尖点、釉牙骨质交界点,根据相互之间相隔的距离取出3次测量平均值,对牙周炎程度进行测定,将其作为正畸治疗的临床依据。

判定安氏错颌类别时根据上下颌骨及牙弓近中关系、远中关系,根据安氏错颌类别及患者牙周病病变情况确定患者正畸治疗步骤,给予患者实施正畸处理,具体手术步骤是:术前,给予患者实施上下颌研究模型制作并利用X线检查进行头颅定位侧位片及全景片拍摄,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患者牙周情况及牙体情况,利用直丝弓矫治[1],在临床冠中心偏向于牙龈位置实施托槽粘接,直接粘接时采用磨牙颊面管,逐步排齐牙弓,初始弓丝直径0.012,材质是镍钛圆丝,关闭牙弓间隙时采用0.014×0.025不锈钢方丝,注意动作轻柔,每隔6周,需要将力量增加1次,待牙齿排齐后将咬合打开,完成矫治后,利用麻花丝固定舌侧并定期给予患者实施复查处理。可酌情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药物选择庆大霉素。

治疗时间是1年左右。

1.3疗效判定[2]

附着丧失1至2mm、牙槽骨吸收<根长1/3,判定轻度;附着丧失3至4mm、牙槽骨吸收>根长1/3但是<根尖1/2,判定中度;附着丧失5mm以上、牙槽骨吸收>根尖1/2,判定重度。

安氏Ⅰ类:上下颌骨、牙弓近远中关系处于正常关系、磨牙中性关系;安氏Ⅱ类:上下颌骨、牙弓近远中关系处于不调、磨牙远中关系;安氏Ⅲ类:上下颌骨、牙弓近远中关系处于不调、磨牙近中关系。

利用人肿瘤坏死因子-αELISA试剂盒、人C反应蛋白ELISA试剂盒、人可溶性细胞间年付分子ELISA试剂盒、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2组患者血清TNF-α、CRP、sICAM-1、IL-1β、IL-6、IL-8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并经t检验(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经X2检验(率)。存在统计学意义评定标准:P<0.05。

2结果

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CRP、sICAM-1、IL-1β、IL-6、IL-8水平均明显更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且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一年后血清TNF-α、CRP、sICAM-1、IL-1β、IL-6、IL-8水平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牙周病病变级别(轻度、中度、重度)患者例数分别是8例、11例、8例,安氏类别(Ⅰ类、Ⅱ类、Ⅲ类)患者例数分别是13例、9例、5例。

表1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数据对比

3讨论

牙周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作为口腔疾病可发生于牙齿支持组织[3],早期症状不明显,可导致患者牙齿出现周期性炎症及感染,对患者口腔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干扰。临床上提出了利用正畸治疗牙周病患者,证实疗效确切。

正畸治疗技术难度较高[4-5],具有严格适应指征,可利用相关性探诊、X线检查来对牙周炎患者进行病情准确判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并有效改善患者炎症[6],患者患牙红肿情况消失,牙龈附着水平面明显增高。

本组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一年后血清TNF-α、CRP、sICAM-1、IL-1β、IL-6、IL-8水平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不明显,证实疗效显著。分析发现,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可对牙周病患者T细胞产生各种炎性因子起到促进作用,CRP(C-反应蛋白)可结合血小板激活因子并促使牙周病患者炎性反应降低,sICAM-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可反映牙周病患者炎症感染程度,IL-1β(白介素1β)作为生物细胞对外界信息的感受器,可判定牙周病患者病情,IL-6(白介素-6)可活化牙周病患者T细胞及纤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帮助临床医生鉴别患者病情,IL-8(白细胞介素-8)可判定牙周病患者感染水平。

综上,在牙周病患者治疗中采用正畸治疗的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炎症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咏梅.正畸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的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4):2596-2596.

[2]李春洁.正畸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评估[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8).

[3]梁德凤,周鑫才,魏迪欣.牙周正畸联合疗法在牙周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4):97-99.

[4]罗三莲.正畸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10):00275-00275.

[5]刘玉国.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病的治疗疗效[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3).

[6]果利.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成人牙周病的临床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