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反馈法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1

电子信息反馈法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曾祥云

天津市宁河区医院3015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电子信息反馈法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我院从2017年1起,在重症监护室推行电子信息反馈,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护理状况为对照组,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的护理状况为观察组;对两组护理状况实施对比。结果:实施电子信息反馈法后的观察组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都显著高于实施电子信息反馈法前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意外拔管、压疮与院内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运用电子信息反馈发,能够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没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电子信息反馈发;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

引言:

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患者往往病情十分危急,护理直接决定了患者的抢救结果。然而,ICU护理环节众多,其他科室相比风险更大,也是的ICU护理存在着较多的护理质量隐患。因此,提升ICU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成为关注的重点。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反馈逐渐在护理质量改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是通过将图片、短信、视频等电子信息因用于护理质量反馈中,与传统质量检查和口头反馈相结合,从而达到改善护理质量的目的[1]。为了进一步探讨和分析电子信息反馈法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特实施本次研究,现就此做出如下报道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院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护理状况为对照组,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的护理状况为观察组。全部护理人员共38名,其中男性护理人员3名;年龄范围在21岁到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2±4.1)岁;从职称上看,包括主管护师4名,护师13名,护士21名;从学历上看,包括13名本科学历护理人员和25名大专学历护理人员。

1.2方法

我院重症监护室从2017年1月起开始实施电子信息反馈,主要内容包括:(1)质量核查记录。根据我院护理质量评判标准,制定了每个护理小组的护理质量核查表,并对所有护理人员就核查的内容展开有效培训,是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护理内容、护理重点以及护理质量关键点。护理质量改善小组每周就科室护理质量实施检查,对出现的各种问题等级并定期给予反馈。(2)图片采集。将数码相机与数码摄像机作为科室常被设备,护理改善小组、护士长以及护理人员工作交接中,一旦发发现有工作中的缺陷、不规范行为,以及工作中的亮点行为、创新行为,均给予拍照或摄像处理,并建立科室图片视频库;经过专门人员整理、统计后,在会议上,向护理人员播放并点评。(3)短信提醒。当护理改善小组或护士长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共同问题,需要立即给予纠正和指出,则以手机短信、QQ、微信等方式将图片和文字发送给每名护理人员,做到问题立即整改。(4)PPT汇总。在每月护理人员的会议中,护士长将发现的问题经过整理,就工作中的问题、缺陷以及发生的不良事件做成质量改善PPT报告,向护理人员播放,并追踪上月的问题改善点,制定下月的质量管控重点。

1.3观察指标

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护理状况为对照组,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的护理状况为观察组。

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质量采用我院质量督查项目得分(百分制)。同时,对比两组发生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意外拔管、压疮以及ICU院内感染三项。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的工具,计量数据以t检验验证组间差异,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施电子信息反馈法后的观察组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都显著高于实施电子信息反馈法前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综上所述,在重症监护室运用电子信息反馈发,能够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没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梁爱华,张凤佩,高建智,等.不同信息反馈形式对推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5):1825—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