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阑尾炎患儿阑尾组织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梁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儿童急性阑尾炎患儿阑尾组织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梁振

梁振李红卫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儿童急性阑尾炎患儿阑尾组织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儿500例(2008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作为观察对象。收集急性阑尾炎患儿的阑尾组织,并将其制作成组织悬液,进行分离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将培养结果以及药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00例阑尾组织细菌标本中,共检出390例阳性细菌标本患儿,100例阴性,阳性检出率为78.00%。阳性标本中,包括肠杆菌科细菌(190例)、非发酵菌(90例)、革兰阴性球菌(25例)、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85例),分别占比48.72%、23.08%、6.41%、21.79%。肠杆菌科中,主要以大肠杆菌以及非发酵菌为主。在药敏试验中,头孢曲松以及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为88.89%、95.00%,敏感率较高。结论:大肠杆菌为引起阑尾炎的常见病原菌,其头孢曲松以及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

关键词:儿童;急性阑尾炎;阑尾组织;细菌培养;药敏变化

在临床上,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较高,属于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炎性病变[1]。在小儿腹部外科中,急性阑尾炎属于多见疾病,位居小儿急腹症之首[2]。由于儿童的年龄较低,且身体生理解剖特点较为独特,对于外界感染的抵抗力较低。由于感染不容易被局限,导致病情往往较成年人更为严重[3]。若未得到及时诊断以及治疗,则可能发生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具有生命危险[4]。目前,临床常使用抗感染方式治疗该疾病,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抗生素的滥用,使得患儿的耐药菌株增加,敏感率明显下降[5]。本次研究中,主要选取2008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主要分析阑尾组织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变化,研究报告见下文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0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占352例,女性患儿占148例;年龄最小者为2岁,最大者为11岁,平均年龄为(7.36±2.25)岁。

1.2方法

选用MH的琼脂粉以及棉兰血琼脂培养基(均由杭州天河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其中用于微生物鉴定的药敏系统选择湖南“天地人”生物物质有限公司。中国蓝琼脂平板、厌氧血琼脂平板以及巧克力平板分别由上海市医学化验所、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所防疫检验所提供。

在无菌的环境下,将患儿阑尾炎病变组织块切取,并将其放置于无菌平皿之内,将组织块切成碎末,之后使用捣碎器将其捣碎。将无菌营养肉汤1ml加入于捣碎的组织中,其组织悬液即制作而成。

将组织悬液进行相关处理以后,接种血平板、中国蓝琼脂平板、厌氧血琼脂平板以及巧克力平板。分别放置于需氧、厌氧、二氧化碳等条件下进行培养。菌落长出后,进行涂片染色,若病原菌较少,则进行分离培养。

药敏试验采用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结果以MIC的形式进行报告。同时,参照《临床微生物学以及检验》进行手工鉴定。

1.3观察指标

将培养结果以及药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用SPSS20.0软件核对,用“%”表示计数资料数据,并用卡方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并用t检验。P<0.05表示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阑尾炎组织细菌鉴定结果

在本研究500例阑尾组织细菌标本中,检出390例阳性细菌标本患儿,110例阴性,阳性检出率为78.00%。阳性标本中,主要包括肠杆菌科细菌190例,占48.72%;非发酵菌90例,占23.08%,革兰阴性球菌25例,占6.41%;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85例,占21.79%。

2.2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肠杆菌科细菌的药敏试验中,头孢曲松的敏感率为88.89%、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95.00%,属于较高的敏感率。相关结果见表1所示:

3讨论

结果中显示,阑尾炎的主要诱发病原菌为大肠杆菌,细菌鉴定结果中,500例标本中,共检出390例阳性细菌标本,阳性检出率为78.00%。其中主要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共占190例,占阳性细菌标准的48.72%。结果可说明,大肠杆菌属于引起阑尾炎的常见病原菌,临床诊治中,可以此数据作为指导依据。

在目前的临床中,多使用抗感染、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急性阑尾炎,但存在较大的风险[6]。随着抗生素的滥用,盲目性使用药物治疗使得患儿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且导致其敏感率降低[7]。本次研究结果中,对于肠杆菌科细菌的药敏试验,,敏感率排名第一的为阿米卡星(95.00%),排名第二的为头孢曲松,敏感率为88.89%,随之则为头孢唑啉、氟哌酸、头孢哌酮、妥布霉素,敏感率分别为73.33%、65.37%、58.33%以及57.57%。其中氧哌嗪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以及复方新诺均存在较高的耐药率,且敏感率较低。由此可见,在临床治疗中,应尽量使用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不仅如此,应将厌氧菌混合感染联合用药考虑进去,提高治疗的有效率[8]

参考文献:

[1]刘诚聪,郝红,陈瑞云,等.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5,47(4):241-244.

[2]舒发,张雁涵,吴永隆,等.儿童急性阑尾炎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谱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1):836-839.

[3]甘强,李娜,王萍,等.急性阑尾炎患儿阑尾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2):1703-1704.

[4]李锋玉.急性阑尾炎腹腔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医疗装备,2015,28(11):140-141.

[5]高素芹,李俊杰,赵济国.我院急性阑尾炎手术患儿细菌学分析及药敏试验[J].医学信息,2015,28(22):325-326.

[6]孙四清.急性阑尾炎脓液培养结果和药敏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507-1508.

[7]吴江河,尚凡晶,马建文.急性阑尾炎腹腔脓液培养的细菌谱及耐药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8(9):1068-1071.

[8]宗华,李继东,冯帆,等.糖尿病患儿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2):2748-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