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迎春
中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100
摘要:神经内科典型疾病就是慢性偏头痛,其归属在神经系统性疾病范围内,发病时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疼痛,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而我国偏头痛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为此,研究偏头痛有效治疗方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就微创方式治疗慢性偏头痛的方法进展做简要研究。
关键词:慢性偏头痛;微创治疗;进展研究
慢性偏头痛会让患者感受到高频率偏头痛,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颈部疼痛感和出现颈部疾病的可能性。慢性偏头痛在临床中属于神经系统性疾病,发病特点表现为复发性中度至重度,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在我国范围内犯病率一般能达到百分之九点多。该病给社会与家庭在经济方面造成的负担比较严重,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了脑卒中、癫痫、帕金森所造成的危害。因此,研究和整理治疗该病的方法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本文针对微创治疗方法做总结和整理。
1.发病机制重要理论
目前,针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还在继续深入,真正原因尚不能确定,但是有三种得到认可的理论说法。第一种,血管学说:该病属于原发性的血管类疾病,该学说这样过阐述发病机制,颅内有血管收缩,引发了该病疼痛先兆症状,而后出现颅外和颅内的血管扩张,从而出现了搏动性的头痛;第二种,神经学说:该病属于原发性的神经功能紊乱类疾病。产生先兆的引起原因是扩展性皮质抑制,头痛引起血管变化,并不是因为血管变化导致头痛;第三种,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现今,该学说受到更多关注,其理论基础为三叉神经血管复合体为其解刨基础。三叉神经中有一些活动物质,当其作用在相邻脑血管壁,会造成脑血管的扩张,从而产生了搏动性的头痛,另外还会增加血管通透性,渗出血浆蛋白,生成了无菌性的炎症,对痛觉纤维产生刺激,进而进到中枢,构成了恶性循环[1]。
2.射频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是最为广泛的微创治疗方法,具体使用在头、面、颈部疼痛中,尤其针对舌咽疼痛、三叉神经痛、枕大神经痛的治疗有着积极意义。
2.1颈2-3后内侧支射频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是将枕神经作为靶点,因为颈2-3后内侧支解刨来自于枕神经。国际上医学研究人员对于偏头痛治疗效果上,脉冲射频治疗方法好于类固醇注射治疗方法[2]。在一些学者研究中,针对偏头痛患者应用了内侧支脉冲射频治疗和假脉冲射频术治疗。脉冲治疗效果表现良好[3]。
2.2翼腭神经节的射频治疗
翼腭窝内分布着翼腭神经节,具体组成部分有交感神经根、副交感神经根、感觉神经纤维。应用射频方法在其上,主要治疗丛集性头痛。国外文献资料中都显示出该方法在治疗效果上不够持久。国内研究人员针对其做了实际研究,治疗效果明显,观察组同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证明了该种方法的治疗效果[4]。
3.神经阻滞治疗
3.1眶上、眶下神经阻滞
整理微创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资料中发现,一些文献资料中指出,眶上、眶下的神经阻滞能够有效治疗该疾病,可以资料内容不是很多,治疗机制还有待明确。有学者提出,该治疗是因为将疼痛传到环路阻断,进而把疼痛恶性循环机制打破的原因。国际上一些学者对其有相应研究,使用该方法治疗患有偏头痛的患者,每隔三天治疗一次,一共需要治疗三次,治疗之后进行了随访,发现被治疗的患者在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致残评价等方面均表现良好。
3.2星状神经节阻滞
该种治疗方法是典型的微创治疗,一般应用在疼痛型疾病治疗中,临床治疗作用明显,不可代替。治疗偏痛疼机制没有相关具体说法,部分学者觉得该治疗方法能够让交感神经兴奋程度下降,脑血管的灌注情况有所改善,血液循环增加,P物质减少,带走了一些致痛的炎性介质,才能阻断疼痛。国内医学研究人员观点是短期时间内,使用这种微创治疗方法能够比较有效地缓解疼痛;国外相关研究并不是很多,国内研究较多。陈云飞,、安建雄、苏心镜等人,对其做了相关研究,证明了该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5]。
3.3枕大神经阻滞
来自于C2背根的枕大神经枕部初级感觉神经以及其内纤维,有一定特殊性。三叉神经颈复合体的构成部分中有三叉神经感觉系统,其具有感觉传入功能,另外还能形成解刨汇聚,以上这些以及C2已经被医学研究明确证实。可见枕大神经同患者出现偏头痛有着密切关系,所以针对其实施阻滞,相对能够让偏头痛缓解。医学研究人员针对患者应用安慰剂和双盲以及随机方式进行了实验,证明了该种微创治疗的良好效果。还有一些学者针对患者的枕大神经进行组织,使用药物是布比卡因。最终实验结果同样表明这种微创治疗在治疗患者方面,能够达到安全有效治疗,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技术,不良反应在正常范围内。而外国医学研究者则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这种方法治疗效果有待提高[6]。
4.神经性电刺激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关键点在于控制疼痛,但是属于非破坏性的控制,通过经过皮质无创刺激或者植入手术的方式,刺激神经的调节设备,针对某一专门神经进行刺激,对正常感官知觉实施干扰,以此让疼痛缓解。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增多,更多研究结果证明,人体某些神经能够当成治疗该疾病靶点,像翼腭神经节、枕神经、眶上神经、迷走神经。一国外一些学者选取了一部分患者通过枕神经进行刺激,患者疼痛被缓解,治疗效果保持稳定,副作用并不明显。JeanSchoenen等学者研究也针对翼腭神经节刺激治疗该疾病的效果进行了肯定,治疗丛集性头痛效果会比偏头痛治疗效果要好。还有学者则认为刺激迷走神经也同样有治疗效果。刺激迷走神经能够避免过度使用药物,降低药物副作用。刺激眶上、眶下神经同样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一些文献中也有关于神经电刺激不良反应的报道,一般表现为感染、出血、神经压迫、直接创伤等。此种治疗方法价格比较高,推广起来比较困难[7]。
结束语:
慢性偏头痛治疗使用微创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虽然有优点,但是也不能忽视治疗的不足。还需要更多医学研究人员论证研究,弥补不足。
参考文献:
[1]秦光成,陈力学,周冀英.慢性偏头痛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3):176-178.
[2]杨悦橙,马柯,YANGYue-Cheng,等.颈2~3后内侧支脉冲射频治疗偏头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4):266-269.
[3]杨悦橙.颈2-3后内侧支脉冲射频治疗慢性偏头痛[D].上海交通大学,2015.
[4]张广建,李仁淑,金文哲,等.蝶腭神经节连续射频治疗慢性偏头痛疗效的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2):144-147.
[5]陈云飞,安建雄,苏心镜.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颅骨骨膜下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07,6(3):173-174.
[6]K.Adrian,R.Perolat,B.Kastler,等.MR引导下枕大神经阻滞:可行性和初步研究结果[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8(2).
[7]杨赵栋,金冠军,邵景汉,等.神经电刺激器辅助枕大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7):55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