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体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卧位分娩,给予观察组自由体位分娩方式,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分娩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8.3%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分娩满意度为80.0%,观察组分娩满意度为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总产程、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减轻产妇疼痛程度、缩短分娩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自由体位;自然分娩;疼痛程度;满意度
剖宫产率不断上升使得临床逐渐意识到提高自然分娩率的重要性。自由体位分娩是顺应女性分娩规律的新型分娩方式,对产妇和腹中胎儿有利[1]。为探讨自由分娩体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我院对收治的部分产妇实施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初产,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及严重产科并发症。根据分娩体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29.2±1.5)岁,孕周在40-42周,平均孕周(41.1±1.2);观察组年龄22—37岁,平均(28.9±1.4)岁,孕周在39-42周,平均孕周(40.2±1.5)。比较两组年龄、孕周等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卧位分娩;观察组实施自由体位分娩法,产妇凭个人感受调整分娩体位,指导产妇借助坐式椅、软抱枕、分娩球、扶把手等用具,选择卧、坐、走、跪、侧卧、直立、蹲、摇摆、前倾等体位,以感觉到舒适为佳;在第二产程胎头拨露后以传统仰卧或半卧位分娩,胎头娩出后,采取自然娩肩法。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总产程、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疼痛程度判定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分值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得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满意度参照我院自制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产妇分娩满意度,满分100分,非常满意:81—100分,基本满意:60—80分,不满意:0—59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19.0统计处理文中数据,满意度用百分数表示,x2检验,分娩时间、产后出血量和疼痛程度均用`x±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剖宫产及阴道助产率,观察组自然分娩率达到88.3%,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为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产妇分娩能否顺利,主要取决于产力、产道、胎儿和产妇精神因素。临床上产道、胎儿因素无法改变,为提高自然分娩率,一般选择改变产力。临床发现传统产妇分娩采取持续仰卧位,尽管仰卧体位有利于医护人员观察分娩过程,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但该方式会使增大的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压迫,减少回心血量,引发仰卧位综合征,导致产后出血量增多和胎儿宫内窘迫的产生,此外该分娩体位还抑制骨盆可塑性,导致胎儿下降阻力增大,从而减弱产妇产力,同时可能延长产程,使得宫缩乏力。
而自由体位经过实践证明可提升产力。自由体位能获得更强的肌肉收缩力,产妇选择蹲、站、坐位时,产轴与胎儿纵轴一致,可利用胎儿本身重力给宫颈施压,促进宫口扩张,同时采取自由体位能促使腹肌、四肢肌群、盆底肌收缩增加,以提高产力、促进宫缩、缩短产程[4]。
目前,自由体位分娩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产妇数量过多,自由体位分娩培训力度不足,设备有限等因素使得相当一部分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只能给予产妇相对安全的分娩体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8.3%高于对照组58.3%;观察组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80.0%;比较两组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和疼痛程度,差异明显(P<0.05)。结论表明自由体位分娩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分娩满意度,改善分娩情况。
综上所述,给予产妇自由体位分娩,既能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降低疼痛程度,又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及分娩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奕,陈利敏,林意.自由体位分娩对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影响的临床观察[J].生殖医学杂志,2015,24(1):37-40.
[2]郭焕仪,王丹婵,庄小瑜,等.分娩疼痛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5(1):57-60.
[3]王昌菊.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对母体和胎儿的临床安全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1):6161-6161.
[4]王灿辉.鞠丽红.自由体位联合分娩减痛法在初产顺产妇中的综合应用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15):2230-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