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2015年祁阳县肠道传染病疫情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1950-2015年祁阳县肠道传染病疫情分析

张彩云

张彩云

祁阳县疾控中心

摘要:目的分析1950—2015年祁阳县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肠道传染病相关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50—2015年祁阳县肠道传染病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50—2015年66年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7种,109896例,死亡240例,年均发病166.80/10万,年均死亡率0.45/10万,病死率0.22%,肠道传染病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代改变,总体呈递减趋势,肠道传染病以菌痢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5.94%。2010—2015年以手足口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1.47%,除手足口病外,21世纪后,肠道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或消除。结论祁阳县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传染病疫情出现了新的特点,防治形势仍然严峻,应制定和完善肠道传染病防制对策,加强防病工作基础建设,提高肠道传染病预防和监测水平。

关键词:传染病;肠道;流行;分析

肠道传染病有相同的传染方式,一般通过“粪-口”途径传染,水和食品是传播肠道传染病的重要媒介,可直接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所引起,容易在集体供餐、供水的学校或其它单位发生暴发、流行。控制肠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治本措施”是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食品。因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卫生工作方针,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预防措施的落实,使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消灭,其流行特征有所改变,但受世界性新的疾病肆虐流行和老牌疾病的卷土重来,疾病控制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有时甚至会出现暴发、流行,给人民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为全面了解祁阳县肠道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以便进一步完善肠道传染病管理,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防止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现将1950—2015年祁阳县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疫情资料来源于原祁阳县卫生防疫站及现祁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法定传染病月、年报及疫情资料汇编,人口数据由祁阳县统计局提供。

1.2方法

将1950—2015年的全部肠道传染病疫情数据按不同年代分为7个时段,采用Excel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2结果

2.1地区分布

祁阳县66年间肠道传染病按其发病率排位,发病率较高的前五位的是:第一位是观音滩镇,发病数为8980例,发病率为485.94/10万;第二位是大村甸镇,发病数为5409例,发病率为306.98/10万;第三位为七里桥镇,发病数为5452例,发病率为305.95/10万;第四位为肖家镇,发病数为8304例,发病率为292.60/10万,第五位为梅溪镇,发病数为5226例,发病率为272.26/10万。

城区的浯溪镇66年间共发生肠道传染病6746例,占全县总发病数的6.19%,年平均发病率为44.63/10万,农村地区共20个乡镇,66年间共发生肠道传染病103202例,占全县总发病数的93.81%,年平均发病率为203.26/10万,农村年平均发病率显著高于城区(X2=150.86,P<0.01)

2.2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及构成

按发病率高低,可以将祁阳县肠道传染病分为3个阶段:中水平平稳阶段(1950-1969年),自1960年后肠道传染病一直波动于90/10万左右水平,每2-3年升降;快速增长阶段(1970-1989年),此阶段发病率呈直线上升,70年代为60年代的5.96倍;低发病率阶段(1990年后),此阶段一直维持在160/10万左右,近6年若将手口足病剔除,发病率仅62.09/10万。祁阳县66年间共发生肠道传染病109896例,其中以细菌性痢疾居首位,占肠道传染病发病数65.94%,其次是病毒性肝炎,占12.82%。

2.3肠道传染病病谱变化

66年来,祁阳县肠道传染病结构不断发生变化,50-59年居全县所有传染病顺位第3位,70年代上升至第2位。80-90年代和近6年仍以菌痢占多数,其发病率仍然维持第2、3位;病毒性肝炎从70年代初起,发病率逐年上升,80年代和近6年又分别居第3位和第2位;伤寒从80年代起发病逐年增多,至90年代居全县各类传染病第2位;霍乱、副霍乱自1981年后,每隔几年就有输入性病例发生;感染性腹泻于1983年出现一次大流行,发病8747例,发病率1044.78/10万,居80年代传染病报告数第2位;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报告,近6年发病6305例,居全县传染病报告数第1位。

2.4肠道传染病在历年所有法定传染病中的比重

50-70代,肠道传染病在所有法定传染病的比重维持在10-25%;80-90年代占所有传染病80%以上,近6年仍占78%。

3讨论

祁阳县自建立疫情报告制度以来,66年间(1950-2015年)肠道传染病呈现了3个阶段:50-60年代为中水平平稳阶段;70-80年代为快速增长阶段;90年代后为较低发病率阶段。祁阳县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相对较高,近6年来仍占全县传染病总病例的78%,应继续做好三级预防策略,其中一级预防还应包括疫苗的特异性预防,大力推广脊髓灰质炎疫苗、甲肝疫苗、乙肝疫苗、伤寒疫苗等,提高接种质量,消除“零”针次免疫对象,以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肠道传染病,保护人们身体健康的目的。同时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健康教育及饮食饮水卫生管理。菌痢、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是危害祁阳县居民健康的主要肠道传染病,是重点防治对象。综观历史,随着祁阳县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医疗机构诊疗技术的提高,尤其是近年来经历了SRAS、甲流等传染病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了传染病管理工作,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员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得到了明显提高,祁阳县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现阶段肠道传染病依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疫情动态又表现出新的特点。痢疾位居肠道传染病首位,应加强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工作,切实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有效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4结论

祁阳县1950-2015年祁阳县1950-2015年66年间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经济、人文和卫生习惯的差异,近6年来,肠道传染病报告数仍居所有传染病的首位。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多种多样,但因它们体内特异性定位的一致性,从而决定了所有“粪—口—粪”传播机制和传播途径的共同性,只要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防治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则包括霍乱在内的所有肠道传染病是完全能够预防的。因此,加强肠道传染病第一级预防措施和疫情监测,针对肠道传染病流行特点制订疫情预防和控制措施,开展卫生宣传和居民健康教育仍是当前和今后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仙清,新发传染病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2):600-602

[2]庞丽敏,李更生,1962-2010年沧州市法定传染病发病谱趋势及对策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536-538

[3]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EB/OL]http:www.moh.gou.cn/mohjbyfkzj/93577/200805/34766shtml

[4]谭学筠,梁小华,李大兴等,重庆市九龙坡区1957-2012年传染病疫情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