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孕妇围生期营养健康教育对孕妇膳食行为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浅析孕妇围生期营养健康教育对孕妇膳食行为的影响

苏春玲

黑龙江省建设农场医院164035

摘要:目的分析孕妇围生期营养健康教育对孕妇膳食行为的影响,以指导孕妇合理膳食,促进母儿健康。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孕检、并要进行住院分娩的孕产妇300例,根据孕妇是否自愿参加围生期营养指导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孕妇围生期营养认知与膳食行为、妊娠36周末孕妇的营养及妊娠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孕20周末、孕28周末及孕36周末时进行营养认知和膳食行为两组评分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73,P<0.05;t=8.794,P<0.01;t=16.775,P<0.01)。孕妇妊娠36周末的营养、妊娠情状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36,P<0.05)。胎儿偏大、胎儿生长受限、无营养性疾病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4.566、3.897、3.426,P均<0.05)。结论孕妇围生期营养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孕妇的营养认知水平和膳食行为习惯,并能明显减少围生期并发症、胎儿发育不良等情况,有效促进母体和胎儿健康。

关键词:孕妇;围生期营养健康教育;营养认知水平;膳食行为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effectofperinatalnutritionalhealtheducationondietarybehaviorofpregnantwomen,soastoguidepregnantwomentohaveareasonabledietandpromotetheirhealth.MethodsFromJanuary2016toJanuary2018,300pregnantandlying-inwomenwereselectedandpidedintotwogroupsaccordingtowhetherpregnantwomenvolunteeredtoparticipateinperinatalnutritionguidance,thecontrolgroupandtheobservationgroup,150caseseach.Theperinatalnutritionalcognition,dietarybehavior,nutritionalstatusandpregnancystatusofpregnantwomenattheendof36weeksofgestationwereanalyzedandcompared.Results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nutritionalcognitionanddietarybehaviorbetweenthetwogroupsattheendof20,28and36gestationalweeks(t=3.973,P<0.05;t=8.794,P<0.01;t=16.775,P<0.01).Nutritionandpregnancystatusofpregnantwomenattheendof36weeksofgestationshowedthattheoverallincidenceofcomplicationsin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x2=3.836,P<0.05).Thefetalsize,fetalgrowthrestrictionandnon-nutritionaldisease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x2=4.566,3.897,3.426,P<0.05).ConclusionPregnantwomen'sperinatalnutritionalhealtheducation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irnutritionalawarenessanddietaryhabits,andcansignificantlyreduceperinatalcomplications,fetaldysplasiaandotherconditions,effectivelypromotematernalandfetalhealth.

[Keywords]pregnantwomen;nutritionandhealtheducationduringperinatalperiod;nutritioncognitionlevel;dietarybehavior

孕期营养不但能满足孕妇妊娠期间的生理需求,还可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研究表明,孕期营养状况不但影响妊娠期孕妇自身的身体健康和胎儿的发育,还可影响胎儿出生后及成年后的疾病状况[1]。因此,孕期营养至关重要。但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孕妇未足够了解孕期营养的重要性,而是对自己的日常饮食保持随意的态度,并没有合理改善孕期的膳食行为。增加妊娠期间孕妇的营养知识并合理引导孕妇的健康的膳食行为,孕妇可将这些健康的行为直接作用到实际生活,尤其是饮食生活中。因此,在孕期并发症及胎儿偏大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我院开始重视孕妇的营养健康教育。本研究将在我院进行建立分娩档案的孕妇进行了营养健康教育,对孕妇围生期营养健康教育对孕妇膳食行为的影响及妊娠36周末孕妇的营养及妊娠状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孕检并建档进行住院分娩的孕产妇300例,根据孕妇是否自愿参加围生期营养指导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未接受围生期营养指导,其中,孕妇年龄21~37岁,平均(26.4±3.2)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下59例,大专及以上91例;配偶文化程度:大专以下46例,大专及以上104例;职业;自由职业者38例,工人81例,办公室工作人员31例。观察组接受围生期营养指导,其中,孕妇年龄21~38岁,平均(26.3±3.4)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下60例,大专及以上90例;配偶文化程度:大专以下45例,大专及以上105例;职业;自由职业者37例,工人80例,办公室工作人员33例。所纳入患者孕前均无心肝肾等疾病、精神状态正常、沟通无障碍,均从孕16周开始进行入组研究。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及健康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获得孕产妇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符合本院伦理委员会的要求。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自制围生期营养认知与膳食行为问卷对孕妇围生期营养认知与膳食行为进行调查。本调查问卷包括50道题,每题4个答案,1、2、3、4选项即代表1、2、3、4得分,其中,孕期营养认知和膳食行为两个方面各包括25道题。

1.2.2围生期营养健康教育对照组孕妇给予产科常规产前教育,未进行营养健康教育,观察组孕妇均参与营养健康教育。现简要叙述如下:对孕妇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主要是让孕妇定期参加营养健康教育讲座,所讲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以及孕期常见疾病的预防,如妊娠期的糖尿病、营养不良、肥胖、缺铁性贫血等的预防知识。课余可结合孕妇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给孕妇制订符合自身的食谱、营养膳食的健康教育等,根据课堂上提供的食物、控盐勺和控油壶等模具初步估计孕妇的食物摄入量。并定期把孕妇的营养摄取及健康状况信息进行记录并存档,同时给予孕妇下一阶段的营养摄取指导报告书,孕妇务必参照报告书的要求执平常的行膳食行为。并根据患者全面的检查情况制定下一次的课堂讲解内容。在孕妇入组时、孕20周末、孕28周末及孕36周末时进行营养认知和膳食行为评定。

1.3评定标准

1.3.1孕妇围生期营养认知与膳食行为问卷中50道题目中各道题目得分总和为总得分,其中优=50~70分,良=71~100分,一般=101~150分,差=151~200分。总分越低,表明孕期营养认知及膳食行为越好。

1.3.2妊娠36周末孕妇的营养及妊娠状况评估指标包括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高脂血症,胎儿偏大,胎儿生长受限及无营养性疾病。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两两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妇围生期营养认知与膳食行为状况比较

两组营养认知和膳食行为评分情况比较,在孕妇入组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0周末、孕28周末及孕36周末时进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2.2妊娠36周末孕妇的营养及妊娠状况

孕妇妊娠36周末的营养、妊娠情状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36,P<0.05)。胎儿偏大、胎儿生长受限、无营养性疾病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

3讨论

妊娠期孕妇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均会影响孕妇身体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合理的营养摄取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生长发育、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等意义重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分配的不均衡已引起产科医务人员、孕妇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2]。研究表明,目前在我国,孕妇对围生期期营养健康认知及其获取途径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孕妇对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的太少,不了解其用途[3],有报道称孕妇对营养基础知识缺乏,不了解疾病与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营养知识知晓合格率调查结果显示仅为29.5%[4]。此外从医院获得孕期营养知识的仅有16.8%的孕妇,其余均是从其他途径,如电视上看到的、书本、网络等[5]。孕妇孕期营养与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6]。调查研究表明,孕妇不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带来了孕期并发症等状况的增多,孕妇营养不均衡可引起妊娠期糖尿病、高脂血症、或贫血等并发症的增多,可导致宫内胎儿发育不良或胎儿偏大、巨大等,进而影响妊娠结局等[7-9]。因此,均衡的营养摄取对促进人体健康非常重要,而良好的膳食行为习惯是获取均衡营养的前提。孕期营养健康教育可提高孕妇及其家属营养知识水平,协助孕妇保持良好的膳食行为习惯,进而影响孕妇的饮食行为,促使孕妇健康、科学的饮食,最终保证孕妇健康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10-12]。

本研究中对在我院建档且准备分娩的孕妇进行了围生期营养健康教育。主要是由我院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开展围生期营养健康教育讲座,定期对孕妇进行营养健康基础知识讲解和问题解答,并对每位孕妇的营养情况进行咨询和指导,并定期把孕妇的营养摄取及健康状况信息进行记录并存档,同时给予孕妇下一阶段的营养摄取指导报告书。本调查结果显示,这种集体授课且个体化关注的围生期营养健康讲座效果较好,在孕20周末、孕28周末及孕36周末时进行营养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围生期营养认知与膳食行为状况明显优于未参与营养健康教育的对照组;孕妇妊娠36周末时观察组营养、妊娠情状况结果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表明,围生期孕妇存在严重的营养认知不足,在产前检查系统逐步完善的今天,产科工作者应根据孕妇的年龄、文化水平等差异进行通俗易懂的围生期营养知识讲解、宣传,以获取孕妇的信任,在孕妇产前检查中,及时对孕妇营养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行讲解、答疑,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作用,努力提高孕妇的围生期营养知识水平,并对每位孕妇的营养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并进行合适的膳食行为指导,且要将孕妇所获取的营养知识用于最大化的转变其饮食不良行为,加强对孕妇的营养健康教育[13-15]。本研究亦表明,在围生期营养教育过程中不断的进行个体营养情况评估,反复进行强化营养教育知识,充分发挥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健康教育效果最大化在我院是可行的,且开展围生期健康教育指导容易在孕妇中推广,并容易被孕妇及其家属接受。

总之,孕妇围生期营养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孕妇的营养认知水平和膳食行为习惯,并能明显减少围生期并发症、胎儿发育不良及围生期营养相关的疾病等情况,有效促进母体和胎儿健康,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贾伟廉.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6.

[2]班清媚,张晓萍,张静.妊娠期妇女膳食及营养与妊娠结局相关研究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3):21-23.

[3]郭美英,刘冬菊,李玉梅,等.妊娠期妇女营养知识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6):2425-2427.

[4]张琚,曾果,梁家智,等.成都市孕妇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与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044-1047.

[5]苏世萍,刘朝晖,张岱.孕妇孕期膳食热量摄入及营养知识来源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36):3310-3311.

[6]黄杏端,陈维清,韩轲,等.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07,33(3):8-11.

[7]施国凤,彭燕飞,侯靖武.膳食分析结合铁剂治疗妊娠期贫血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3,2(2):580-582.

[8]李楠,张素杰.巨大儿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刊,2012,47(4):80-84.

[9]张红卫.妊娠期高血脂孕妇健康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063-4064.

[10]王琼,冯郑娟,黄明华.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胎儿发育及孕妇健康的影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8(6):400-402.

[11]康瑞雪,周瑞华,何晶伟,等.营养教育和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妇营养状况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7):3124-3126.

[12]刘萍,周伟杰,张静.营养教育对改善孕妇饮食行为和营养状况的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567-3569.

[13]祝学谦,吕燕,李建.孕妇营养知识水平和膳食行为相关性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1,4(4B):29-30.

[14]胡倩倩,王维利,池建淮,等.妊娠中晚期孕妇营养知识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5A):34-37.

[15]马红英.门诊产科孕妇学校加强孕期营养健康宣教的路径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16(15):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