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患儿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脑性瘫痪患儿的心理护理

王金娣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山东济南250022

摘要: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影响脑性瘫痪患儿的心理因素。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80例不同程度的脑性瘫痪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掌握病情、沟通、心理行为等干预措施,连续3个月。结果:给予脑性瘫痪患儿心理护理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3.8%,其中30例效果显著,显效率为37.5%,45例患儿有效,5例无效。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过分紧张、恐惧、悲伤及忧郁情绪。

关键词:护理;脑性瘫痪专病护理;心理护理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过去被视为不治之症,脑性瘫痪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脑性瘫痪儿童本应该与其他同龄儿一样有着正常的生活,快乐的童年。但是由于疾病多年缠绵,有些患儿因受到过度的照顾和袒护而与集体疏远,加之来自社会和家庭的不良刺激,诸如歧视的态度,常可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产生自卑感、情绪抑郁,而引出成长,教育和职业上的多种麻烦问题【1】。他们中的大多数儿童由于活动范围受限,不得不在失望和痛苦中度过时光。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理解越来越强调人在环境中的适应,所以,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目标由“接近正常人”变成“成为正常人带入社会”【2】。脑性瘫痪患儿康复的重点也不应局限于疾病本身,还要有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良好的适应状态。本文主要是探讨专病的特殊护理干预对脑性瘫痪患儿心理的影响。

1资料与护理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康复中心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本科康复治疗的80例不同程度的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20例,年龄在2-12岁,平均年龄3.5岁。收集资料、参与实施护理干预以及评估的人员均是我科的护理人员,都接受过正规培训。所有患儿入院后都有过分紧张、恐惧、悲伤、忧郁以及由此引起的焦虑不安、烦躁、多动,甚至表现为病症加重,在此基础上介入护理干预。

1.2护理方法

心理干预针对患儿在生活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采取集体干预,根据患儿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应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包括病情、性格、爱好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心理状况、经济条件,再通过患儿的感知反应,了解病情不适。护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多给患儿母亲般的爱抚,经常逗逗和抱抱他们,仔细观察每一个患儿的哭啼声,从细微的心理变化中发现问题。护士空闲时尽可能的和他们多接触,给他们喂饭,讲故事等,待比较熟悉后便同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如捡瓜子、拍手、指五官等,这样一方面减轻了他们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更主要的是他们对穿粉红色衣服的护士产生了很大的信任感,因此,慢慢地做一些康复治疗也能很快适应并配合。另一方面,患儿没有持久性和坚韧性,自制力欠缺,却相反的表现出执拗性与冲动性,反而更加重了他们的恐惧感和抗拒心理。因此,用和蔼的态度亲近患儿,给患儿最多的爱心,用简单易懂性的语言与患儿交谈,与患儿交流时再耐心、细心、语调轻柔、语速放慢,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及耐心、充分地倾听,尽量解答患儿提出的问题,鼓励患儿多与他人交往,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对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给予表扬,树立患儿的自信心,消除戒备心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儿的配合程度。根据他们的配合程度,可分为3种情况。⑴合作型:患儿没有陌生感,能主动与人沟通,并能配合治疗。⑵紧张型:患儿情绪紧张,恐惧,不太愿意与人沟通,但通过护理干预,能消除抵触情绪,基本能配合治疗。⑶拒绝型:患儿不合作,不愿与人沟通,对护理干预不予接受,不能配合治疗。根据患儿不同年龄以及合作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取得治疗的成功。

2结果

经过3个月的心理护理干预后,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对患儿进行测评,参与研究的80例患儿总有效率为93.8%,其中30例效果显著,显效率为37.5%,45例患儿有效,5例无效。如表1,可见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性瘫痪患儿的影响重大。

3讨论

小儿心理障碍是一类以心为主导引起的神经机能失调,患儿往往存在着易感因素,在不良的环境及负性精神因素影响下而出现一些特殊的行为表现【3】。大部分脑性瘫痪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生活能力障碍,并且病程长,这就需要医护人员耐心的呵护和照顾,并根据不同的病情给予相对应的临床护理。且护理人员需了解患儿的病史,并找出影响患儿心理的具体因素,给予训练和指导。而极易影响患儿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家庭教育失误、心理负担重以及不良的社会环境。

3.1家庭教育失误

因患儿身体缺陷从小受到父母过度的照顾和袒护,或者从小失去父母的关爱,心理比较脆弱、敏感,但自尊心比较强,一点儿挫折和委屈也受不了,别人稍有不顺从他的意愿就大发脾气,哭闹不止【4】。

3.2心理负担重

因社会上对脑性瘫痪患儿的歧视和偏见,使患儿紧张、焦虑、恐惧,担心被人讥笑,感到处处低人一等。沉重的疾病负担使其情绪消沉,自卑、自弃,如患儿感到孤单、不幸、悲观,甚至有严重的情绪障碍如焦虑、忧郁及羞耻感,所观察的绝大多数患儿有情绪紊乱。

3.3社会环境不良

有的家长不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正面教育,对患儿遇到挫折时不能正确引导,往往误入歧途,心灰意冷【5】。另外,脑性瘫痪患儿父母及周围人应给予更多的关心,树立信心,以免其自卑厌世。因此,我们应及时消除社会不良环境因素对脑性瘫痪患儿的影响。

综上所述,影响脑性瘫痪患儿心理的因素主要是家庭教育失误、心理负担重以及不良的社会环境三方面引起的,医护人员需掌握好患儿的具体情况,并且与患儿和其父母亲切交谈,使患儿对医护人员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同时配合家长做好患儿的安抚工作。平时多主动接近关心他们,同他们讲故事,做游戏,以增进感情,解除他们的紧张心态,让他们感觉在医院这个社会环境里生活并不可怕,同样被关心和帮助,受人尊敬,尽量使患儿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心理健康的人。尤其是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儿的情况给予患儿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不管是是日常生活,还是在家庭康复、输液、心理等多方面给予细心的培养和指导,这样能极大的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果.心理护理在脑瘫患儿静脉穿刺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2):137-137.

[2]郭洪科,张冬青.探究心理护理对大龄脑瘫患儿家长精神状态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6):34-34.

[3]陈春秀,赖伟权,黄淑芬等.对脑瘫患儿监护人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4,28(12):4521-4522.

[4]杨玉凤,杨丽翠,闫秀杰等.心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父母焦虑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0(1):145-147.

[5]刘跃琴,肖曙光,丁玉莲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母亲焦虑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7):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