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重症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重症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探析

刘粤英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护理部天津静301600

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重症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有重症冠心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以及HAMD测评分值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对护理的临床疗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MD测评分值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重症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加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重症冠心病;心理状况;临床护理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发症状,该病好发于老年人群体,是由冠状动脉的供血不足引起,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的症状[1]。重症冠心病的临床病发率较高,且由于该病治疗病程较长,治愈情况较差,因此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极易导致患者预后治疗不佳[2]。故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是该病治疗关键。因此本实验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患有重症冠心病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以下为本实验的研究成果汇报:

1.研究对象的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来本院接受治疗的确诊患有重症冠心病患者30例,依据临床重症冠心病相关诊疗内容[3],可以判断本实验选取的30例患者均符合实验的纳入标准。随机将3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为15例。其中,对照组:男患者11例,女患者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62±4.47)岁,临床并发症:3例心力衰竭,2例心律失常,4例心源性休克;观察组:男患者8例,女患者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84±5.65)岁,临床并发症:6例心力衰竭,3例心律失常,2例心源性休克。对比分析各组病患病例组成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该组15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具体护理内容: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常规的冠心病病症知识以及术后护理知识的宣教,以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正确的护理干预。若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病症指标异常,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相应的诊治。

观察组:给予该组15例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1)常规知识宣教: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常规病症以及护理知识宣教,以助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依从性。2)心理疏导:患者在长期使用药物治疗冠心病期间极易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故医护人员可以建议患者家属多同患者进行沟通,医院也可通过举办病友交流会等活动,以助于患者缓解负面情绪。在此基础上,医护人员还应定期同患者进行交谈,通过交流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以可以达到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患者接受护理服务的时间均为4周,护理人员在实验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HAMD分值测量。

1.4疗效指标

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患者的心情保持良好状态,HAMD评分正常。有效:患者的心情状态依旧起伏不断,HAMD评分较治疗前具有明显改善趋势。无效:症状无改善。

满意度评分: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一般:60~69分、差评:<6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一般率

1.5数据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全面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接受护理干预后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观察组:显效:12(80%)、有效:2(13.3%)、无效:1(6.7%)、总有效率:93.3%。

对照组:显效:5(33.3%)、有效:4(26.7%)、无效:6(40%)、总有效率:60%。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可认为两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护理治疗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研究。

观察组:非常满意:7(46.7%)、满意:5(33.3%)、一般:2(13.3%)、差评:1(6.7%)、总满意度:93.3%。

对照组:非常满意:4(26.7%)、满意:1(6.7%)、一般:3(20%)、差评:7(46.7%)、总满意度:53.3%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可认为两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将两组患者的HAMD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41.9±1.6、治疗后:6.9±0.4;对照组:治疗前:42.1±0.7、治疗后:25.2±1.5。观察组患者HAMD测评分值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认为两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治疗病程较长且病发率较高的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极易出现绝望、焦虑等负面情绪[3]。因此有效的药用治疗以及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患者预后治疗十分关键。本实验对采用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治疗,该种治疗手段不仅帮助患者缓解自身心理压力,且对医护人员自身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同患者沟通技巧,已达到较好的治疗预期[5]。本实验通过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重症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6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观察组患者HAMD测评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上述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重症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率,有效的提高患者HAMD分值,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加推广。

参考文献:

[1]袁海艳.护理干预措施对ICU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7,23(11):250-251.

[2]周峻云,李健.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139-140.

[3]史晓霞.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预见性护理[J].医药前沿,2017,7(35):265-266.

[4]曾娟,王雅莉,刘婷等.冠心病重症监护室焦虑、抑郁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131-133.

[5]鲁丽杰,袁丽.护理干预措施对ICU冠心病患者心理焦虑状况的影响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