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阳湖院区213000
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常见职业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关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的危险因素以及防范措施。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主要来自社会心理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噪音危害等方面,可以从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正确使用安全柜、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加大规范操作力度等方面入手实施防范干预。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职业损伤,护理人员应该促进心理修养、自身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医院需要重视人文关怀以及中心建设,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全身心投入。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防范对策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集中配置静脉药物的场所,对患者临床用药有效、安全起到有效保障[1]。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在医疗机构中较为重要的部门。但是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较多的危险因素,为了给护理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从不同方面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
1.1社会心理因素
大部分医院均存在输液量大、住院患者多等问题,需要护理人员、药师多方面协调以及磨合方能顺利开展静脉配置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要求以及职业素养。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导致护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的心理。
1.2化学因素
抗肿瘤细胞化疗药物在排药、拆药期间会存在药粉残留的情况,护理人员长时间受到药物残留的影响,受到的危害较为明显。护理人员在接触腐蚀、挥发性的化学药品时也会受到一定的危害。
1.3噪音危害
因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在配置中心安装震荡仪器、风机、排风系统等仪器,上述仪器均会出现一定的噪音,护理人员长时间在超标噪音的环境下工作,会导致生理、心理等均受到一定的影响。
1.4物理因素
护理人员在静脉药物配置中要拆零药物,可能会发生被玻璃划伤、针头刺伤等情况,不但会导致护理人员损伤风险明显增加,药物经过血液循环在机体内进入,还会对机体产生损伤。
2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的防范措施
2.1重视护理人员安全教育
护理人员对于职业防护的重要性要有着全面的认识,重视职业安全教育宣传、培训的共组(工作?),可以采用科室讲座、科室培训等方式促进护理人员对职业损伤危害有着全面了解,根据相关操作规范,确保消毒隔离防护措施以及制度能贯彻执行,使健康防护意识明显增强。
2.2正确使用安全柜
静脉配置中心均配置有生物安全柜,所有的操作应在洁净空间内进行,护理人员在操作时需要正确使用安全柜,距离台面10~15cm的区域进行静脉药物配置,避免防护玻璃开启距离>18cm。在玻璃门下边位置禁止打开风机,由于内外压差变大会吸碎玻璃门,完成配置后,需要风机继续运行30min,使有害生物能够在过滤器中全面吸收。
2.3加强消毒隔离
由专门的工作人员通过消毒液彻底清洗生物安全柜,并对配制间、生物安全柜完成空气细菌培养工作,对微粒、细菌给予有效的检测,为环境安全提供保障[2]。每天通过含氯消毒液对拖鞋、隔离衣进行浸泡,并通过乙醇对紫外灯擦拭,通过专柜放置酒精瓶、碘酒等无菌药品,为安全使用无菌物品提供保障。
2.4加大规范操作力度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根据无菌操作的要求完成静脉药物的配置,通过标识明确剩余的液体以及药品,要及时处理不明确的药品[3]。同时,需要制定查对制度,及时查对药品的配伍、使用量、剂量、有效期以及质量等。一次性用品、针头、注射器在完成后要立即放入专门的垃圾桶,按照医用垃圾处理要求进行统一处理,避免出现刺伤皮肤的情况,对保护人群以及医院环境有一定帮助。
3讨论
相对于传统方式来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具备集约化的优势,国内外均推广,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因为自身工作的基本特征,容易出现职业损伤情况[4]。因此,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重视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使护理人员自我防范意识有效提高,加强医院人文关怀以及中心建设。护理人员在静脉药物配置的工作中应该严格根据相关操作规范实施工作,并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护士学习,使自身工作能力、心理素养明显提高。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程度,使其在静脉药物配置工作中全身心投入,为临床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英华,林丽芳.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7:161+158.
[2]卢建娣.门急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护理环节的相关性研究[J].全科护理,2015,v.13;No.35005:411-413.
[3]石崇爱,陈秀英,金晓威,张爱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1,v.906:169-170.
[4]罗利雄,范红玲,陈健,彭宣艳.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v.1703:33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