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1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张海燕

张海燕山东省平度市张戈庄镇张戈庄小学266738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赋予每一位教师的神圣使命。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各学科教师都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一、课堂心理环境要轻松

轻松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不是不爱学习,而是不喜欢枯燥的学习环境。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决定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减轻、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以轻松的表情、幽默的神态、诙谐的语言营造出轻松的课堂心理环境,这样学生就可以放松心情,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达到学习活动充满乐趣的目的。同样,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互动中去。对学生的发言、提问、质疑,教师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尤其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当多表扬少斥责,多鼓励少挑剔,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学生会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动力。

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弘扬自己的个性,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在开放式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和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二、课堂心理环境要平等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不是不喜欢某门学科,而是不喜欢任课的教师。平等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课堂内的平等。要营造平等的课堂心理环境,教师就必须努力做到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不以“师者”自居,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认同。其次教学过程要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学生主体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爱,让学生从教师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注视、赞美的目光中,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关爱和期望。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心理环境十分必要。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组建“学习小组”、“兴趣小组”,可以采取“探究式学习”、“集体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相互探讨,共同提高,共同进步。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和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塑造。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科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课堂心理环境要开放

开放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营造开放的课堂心理环境。教师应当采取“问题——探究——解答——新的问题——继续研究……”的开放式教学过程,把单纯传播知识、强化结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开发学生智能,挖掘新生潜能的过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给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条件和表现的机会,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另外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意识,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杜绝讽刺、挖苦、体罚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些情景、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如: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形式各样的竞赛,给学生以展示自己创造能力的机会,让学生的创新成果得到认可和应用,激励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