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建筑的建筑文化设计刘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浅谈学校建筑的建筑文化设计刘莹

刘莹

中国启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阅读一所学校,首先是从校园建筑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空间入手。正如丘吉尔所说的那样:“人塑造了建筑,建筑也塑造了人。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血脉,建筑以学校的身份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所有一切的载体就是校园文化。建筑生长在土地之上,而建设学校,是将学校生长在文化、观念之上。每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及观念都有差异,但在宏观层面上又有一些共性的认同。文章重点论述了学校建筑的文化设计,仅供参考。

关键词:学校;建筑;文化;设计

一、导言

学校空间是正式学习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以及混合空间整合在一起,不是单独的一种类型。校园文化系统是对学校的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进行的总体性谋划。校园文化系统简称SIS,即SchoolIdenitySystem,学校识别系统,也叫SIS战略,起源于CIS。它是借鉴CIS理论模式,并经过在教育体系内的不断实践、丰富、完善和发展而形成的学校创新理论。学校文化SIS系统是学校文化整体规划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理念识别系统(MI)、行为识别系统(BI)、视觉识别系统(VI)、环境文化规划系统(EI)。

从建筑环境规划设计角度出发,以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与建筑符号对建筑文化进行表现,保证建筑物与文化语境之间紧密结合,奠定建筑文化底蕴,分层次多方位来传递、感染使用者。因此对学校建筑的建筑文化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环境文化——多重空间

1、打破空间边界,灵活多变的教学空间

如何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成为如今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的重大课题。一方面,若从内容、方法、形式、时间等多种因素考虑,不仅需要配备以多功能为目标、自由度很高的空间,同时,还要从各种活动与场地的利用方法方面,提供可亲手动手的学习空间,这要求学校教学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必须能够生动而又具体地反映出学习需求。

传统学校中,教室是用来上课学习的,走廊是用来疏散交通的,室外广场是学生活动玩耍的,学校各功能空间相对独立。而在新型的教学组团中,各个功能空间的边界逐渐模糊甚至被完全打破,同一个空间内可以满足学生学习、休闲、观演等多种需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空间进行丰富的教学创新和教育探索。实施开放教育必须以开放空间为首要条件,必须使学校教学空间多元化、充满活力。偏重以教学群的概念来贯穿如三个班、四个班或五个班为一个班群,或在一个教室里设置多目的的空间,或拆除班级隔墙,代替以隔板、低柜、屏风等灵活多变的教学空间设计,期待达到以往教学无法满足的要求。

2.更强调开放与融合的新概念教育空间

教学组团是可以独立进行系列完整的教学、娱乐活动的教学空间的组成。新型教学空间设计以个性化教学、学生间的交往及社会性人格塑造为设计理念,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学组团中的许多空间,如功能复合化的新型开放空间;与教室一体化的开放空间;重视交流的空间,包括班际交流、年级集会的场所,两人甚至是一个人独处的小空间;与大自然亲密互动学习的空间等,弥补了传统教学空间功能单一的不足。随着时代和教学理念的发展,还会有越来越丰富的功能为教学组团增添活力

作为使用主体,孩子们玩的天性实际上有助于促进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建筑设计中,天井、庭院、活动广场等开放空间,拥有多种可能,从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和增强学生的感知。

开放式空间主要基于活动于其中的个体行为模式,在空间设计时有必要对学生行为动感及其对学生身心成长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以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预测他们的运动,想办法让他们在一天的生活中感到空间是可以改变的,同时重视细节设计,创造出对学生来说是规则的有序的,而同时由生动有趣的环境。而好的设计应当暗示着运动,应当是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场所。

现代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强调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个人学习、活动式教学越来越成为普遍的趋势,发达国家教室设计的普遍趋势是刻意建设适宜个体和小组学习的“空间群气”,包括小教室和走廊小桌。它们的存在给学生自主活动准备了空间,增强了他们的独立感,使他们的创造性活动不受外界干扰。

3、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进一步融合

室内外教学组团的空间模型可简单理解为“新型可开合教室+室外庭院”,教室与庭院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可通过在教室与庭院之间的多个角度设置一组或多组滑动玻璃墙实现。将自然环境与室内课堂相融合,更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可收获身临其境的体验以及仅靠教师讲授、阅读教材难以理解的知识。

建筑之间的广场与庭院空间对于学生来说,它具有明确的空间界定和向心性特性,更易于形成内向的集聚性,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使学生在此驻足停留、学习交流。在环境设计上,应充分保留原有树木等自然植被,结合主体建筑的布局增加台阶、走廊、构筑物和小品以丰富师生的活动场地。

在设计时就考虑为学生们留有足够的丰富的开放空间,便于学生自发地展开各种活动,创造受学生们欢迎的校园空间。

4、心灵的场所之神圣空间

校园中还应有一处核心、一个中心、一个保持永久开发的神圣空间,代表还没有揭开的知识奥秘,也是对学校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的提醒。

三、环境文化——小品景观

校园景观设计并不同于普通的园林景观设计,针对校园景观设计而言,文化是其重要的内涵,它是其设计的重要灵魂。校园环境因其特殊性,除去其物质艺术层面的设计表现外,还需呈现学校的文化宣传理念,为广大师生营造诗一般的校园景观,营造满足学生与老师心理诉求与精神追求的和谐校园环境。因此,在景观设计中需要尽可能地从人的方向出发,从文化认同的方面着手,强调师生之间的文化协调观念。使校园景观设计能够秉承校园文化内涵,满足师生之间的文化支持,获得其心理上的认同。

将校园内部学生较为集中的场所,例如读书角、教学楼、花园等景观作为设计的重点,将校园文化的内涵灌输其中。通过改变植物、建筑物的设计形式,让学生在校园内体会到丰富变化的景观环境,感受到最真挚的人文关怀,同时获得视觉的享受和心理的愉悦。

1、读书角

针对学生而言,读书角是其除去教室、宿舍、图书馆外的重要学习场所,它的设计理念必须从为学生创造放松、惬意的外部读书环境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学习天地。学生在读书角既能够完成课外的学习,还能够贴近自然、放松自己的心情,感受到身心整体的愉悦。

2、校园通道

校园通道中的景观设计主要包括其文化长廊、文化亭等。文化长廊设课穿插于校园内部的运动场四周,能够为学生观看运动比赛提供较好的服务,同样也可以成为学生日常放松交流、学习的场所。文化亭景观的设计理念可取自校园文化中求实的观念,将树阵与休闲庭落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休闲读书的去处。

3、主题雕塑

在校园内部的中心广场上可设置有主题寓意的雕塑,它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是吸引师生及家长目光的焦点。雕像的风格与校园景观设计形成鲜明的对比,将传统与现代设计融合,将校园文化核心寓于景观设计中,为校园文化的宣传塑造了良好的氛围。

4、文化墙

针对基于校园文化传播视角的景观设计而言,校园内部的文化墙不仅是将空间划分、分离的媒介,同样也是展现其文化的内涵的关键工具。在设计文化墙景观时,可考虑融入当地特色的文化元素,或意味深长的传统文化元素,以浮雕或其他形式展现于文化墙上,营造一座富含文化艺术感的校园景观长廊。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将校园文化融入其中。文化墙是最好的平台,它不仅能够起创造良好的外部影响,还起到文化宣传的效果。

5、植物绿化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植物作为其绿化的关键对象,它不仅是打造和谐校园氛围的良好工具,同样也是校园内部生物教学的重要标本来源,能够为学生生物实践提供良好的基础。校园内部景观组成的植物应尽可能的丰富多样,不仅包括各类乔术、灌木,同时还有形态丰富的花草。将其组成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划分校园空间,呈现细节的变化,营造趣味的植物景观环境。

校园景观设计的功能并不能仅仅停留于艺术表现的层面,而应将校园办校理念、校园文化宣传与其景观特色相结合,深化文化的影响力,构建充满文化特征的校园景观设计。从整体上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建筑上反映出校园文化的实质内涵。除此之外,校园景观设计还需要设定统一的文化风格。校园景观设计并不同于传统的商业性的景观设计,它的文化设计熏点是体现整体校园文化的和谐性,能够给广大师生带来正面的氛围感染。在景观设计中,不能过于强调视觉方面的享受,而应将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作为设计关键,体现其精神层面的价值。

四、视觉文化——色彩与心灵

色彩在当代中小学校园环空间的氛围营造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合理的色彩配置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可使校园环境增添生动性。

1、大空间的色彩选择:功能为首

中小学教学空间的色彩布置一般有如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按照不同建筑物或楼层来区分,不同楼层采用不同主题色,对应不同年级,北京十一学校中堂实验学校即采取这样的布置方式;第二种是按照功能属性划分,公共空间、交通空间、教学单元、报告厅等不同功能属性的空间选择不同的主题色。

2、不同年段的色彩选择:顺其天性

一个人从幼儿到少年,从幼儿园到初高中,在校园中经历了天真烂漫的童年以及逐渐走向成熟稳重的青春期。校园空间的色彩也应依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性格特点而有所区分:幼儿园的空间可以选择较为稚嫩可爱的色彩;小学校园空间可以是让人感觉明快活泼的色彩;初高中校园空间则可以设置为清新而又带些沉稳气质的色彩。

3、把握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适度为宜

校园空间色彩搭配的种类讲求适度原则,色彩不宜过多,否则视觉效果会比较杂乱,也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当前,一些国家的幼儿园及中小学还会选择采用温馨的单一色彩,如暖木色、白色作为建筑的主体色调,旨在让孩子们在更贴近自然、更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如日本事务所日比野拓在东京设计的一所幼儿园,即以暖木色作为空间主色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文化在不同时代背景之下,必须发生转变。在地域建筑文化与民族建筑文化的影响之下,才会逐渐形成全球性建筑文化。校园建筑的设计应当具有一定的审美和观赏性,同时还要实用、舒适,另外还要结合学校文化特色,设计出符合学校文化内涵的校园建筑,让学生在绿色、健康的环境中安心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晓梦.更智能、更舒适:面向未来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J].中小学管理2018年第4期CN:11-2545/G4

[2]赵春明.当代中国中小学建筑交往空间设计探讨[J].基层建设2016年26期9月中CN:37-137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