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135
摘要:建筑工程中防水防渗施工是一项重要的施工环节,防水防渗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防水性能。在建筑工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水体的侵蚀就是一种对建筑结构破坏较大的问题,水体的侵蚀会降低建筑材料强度,进而降低建筑我的稳定性,给建筑工程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建筑结构的破损也会减少其使用寿命。本文就是对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研究,指出一些影响防水防渗施工效果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措施
引言:
建筑在使用中,常常会出现渗水漏水的问题,特别是建筑顶层位置的部分,楼顶板常常在下雨天出现渗水、返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的质量没有得到保证。渗水、漏水问题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也给居住者带来了生活上的困扰,同时,也损害着居住者的利益。我了减少渗水、漏水问题的发生,必须做好防水防渗施工工作,提高防水防渗施工的施工质量,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品质。
1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意义
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常用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湿度变化会破坏混凝土的原始状态,长时间处于湿度过高的环境中,一旦湿度降低,就会让混凝土结构出现干裂。水体与钢筋之间的氧化反应,也会让钢筋随腐蚀程度的加深,降低其原本强度。而混凝土与钢筋在建筑工程中又是两种最重要的施工材料,因此,混凝土与钢筋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降低建筑工程的稳定性、耐久性及安全性。防水防渗施工技术,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建筑结构的抗渗透能力,做好防水防渗施工,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也可以有效的防治建筑工程中出现其他质量问题。
防水防渗施工技术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提升建筑物的抗渗透能力,一种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对建筑结构总的几个重点位置进行防水防渗处理,并且对建筑结构中存在裂缝及渗水问题的位置加以修补。另外一种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在其基层部分加入防水防渗层,以便从内部增强该结构区域的防水能力,解决防水能力较差的问题。
2建筑工程中产生渗漏水问题的原因
(一)施工材料质量问题
施工材料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之一,采购施工材料时,不能保证施工材料符合设计标准,就会影响到最终的施工质量。在建筑材料市场中,防水材料的品种多种多样,其品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施工成本,没有保证防水材料的防水性能及材料质量,选择了价格较低的防水材料,这就让质量达不到设计标准的防水材料被使用在建筑工程之中。防水材料质量达不到标准,防水能力不足,就会让建筑结构中的防水防渗效果变差,进而出现渗漏水的问题。另外,建材市场的管理部门也没有做好对市场环境的监管,让市场中存在大量以次充好的假冒产品及劣质产品,这也加大了施工企业采购时的选材难度,进而让防水材料的质量得不到良好保障。
(二)施工技术水平的不足
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施工人员具备相应专业技能,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就会让防水防渗施工效果降低,防水防渗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进而无法解决渗漏水问题。因此,企业应该注重提升施工人员的相关技术水平,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提高防水防渗施工的作业效果,保证建筑结构的防水防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由于,我国建筑行业中,许多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良好的专业技术储备,同时,对施工岗位的责任意识也不强。这也造成了施工人员往往凭借工作经验进行施工,施工流程、施工工艺都没有符合设计标准,部分施工人员缺乏责任感,还会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防水防渗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未做好验收工作
防水防渗工程结束后,还需要进行验收工作,只有通过验收工作才能检测防水防渗施工的最终效果,进而保障其施工质量达到设计标准。而在实际施工中,一些施工企业往往为了赶工,在做完防水防渗工程后,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建筑结构防水效果检测,这就会让防水防渗施工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最终影响工程质量。同时,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不能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也会加大渗漏水的隐患,进而加大防水防渗施工难度。
3建筑结构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防水防渗区域
在对建筑结构进行防水防渗施工时,应该重点关注几个区域,例如:浴室、卫生间、厨房、建筑外墙、建筑顶面、地下室等区域,这些区域都是容易出现渗漏水问题的位置。
(一)浴室、卫生间
在我国建筑结构中,浴室与卫生间通常在被集成在一个区域之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浴室与卫生间进行洗漱、方便时,需要使用大量水资源,如果不能做好防水防渗施工,就会出现渗漏水问题。另外,卫生间中的排水管线较多,排水管交汇处的连接点常出现密封性不足引起的漏水问题。同时,排水管线设计不合理也会出现污水回流或管道破裂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卫生间的渗漏水问题主要是排水管道设计不合理以及地面防水防渗施工质量不达标引起的。因此,在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中,应该重点关注对该区域的防水防渗施工质量,设计阶段做好对排水管线的合理设计,对卫生间地面做好防水层的布置。
(二)厨房
在厨房中也涉及排水管线,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烹饪,处理食材和清洗餐具时,常常会遗落许多食材边角料、食物残渣进入到排水管中,如果排水管设计不合理就会让排水管出现阻塞,也可能因为排水管阻塞而将水池中的水溢出到地面,因此建筑工程中也需要对厨房进行防水防渗处理,提高给排水管的设计水平,同时在厨房地面加入防水涂层。
(三)建筑外墙
在建筑结构中,建筑的外墙上需要安装窗户,在窗户与墙体连接部位也是容易出现渗漏水问题的。由于窗户安装后,其应力比较集中,在压力的作用下会让窗体与墙体之间出现缝隙,不能提前做好防水防渗措施,就会让雨水沿着缝隙渗入室内。
(四)建筑顶面
降雨是一年四季中的常见气候现象,出现降雨时,建筑顶面区域需要承载大量水体,其防水防渗能力不足、顶面不够平整、排水管阻塞都会造成建筑顶面的渗漏水问题。建筑顶面的渗漏水问题严重影响着顶层住户的生活品质,危害着顶层住户的个人利益。同时,建筑顶面的渗漏水问题对建筑整体结构的危害也较大,建筑顶面长期收水体侵蚀,就会让建筑顶面结构出现碎裂,尘土、草籽随风带入到裂缝之中,在建筑顶部滋生杂草,杂草的根系挤压周边混凝土结构,就会进一步扩大裂缝,进而加剧建筑结构的破损速度。
4建筑工程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技术要求
(一)卫生间、厨房的防水防渗技术要求
卫生间、厨房地面墙壁是与水体接触较多的区域,进行防水防渗施工时,需要注重地面坡度的设计,在施工时先使用聚氨酯防水材料对地面、墙角构建防水涂层,防水层应该大于2cm,在涂抹防水涂层后需要对防水涂层养护24-48小时,做好养护工作后应该改防水涂层上进行试水,在涂抹防水涂层的区域灌入5cm深的水体,观看有无渗漏点,静置1天后,将防水防渗施工区域内的水体排除,此时也可以检测排水管路的通畅性,检测地面坡度是否存在误差。排水完成后等待2-3天,自然阴干地面后在防水涂层上涂抹水泥,最后完成施工。做好防水防渗施工工作后,必须禁止对该区域的墙体、地面进行打孔、打洞作业,防治对整体防水结构的破坏,施工时应该对排水口区域进行密封遮挡,这样可以防止水泥、砂砾进入排水管道中影响管路的通畅性。对防水层的功能间交界位置以及排水口连接位置使用聚氨酯材料加强其密封处理,避免产生裂缝影响防水防渗质量。
(二)建筑外墙的防水防渗技术要求
在对建筑外墙的防水防渗施工中,需要重点对墙体与窗体之间连接处的防水防渗处理,保证连接位置的良好密封效果。在施工时,先要对外墙窗框位置的墙面进行清扫,修整窗框位置的墙体表面,保证墙面的平整、洁净,减少杂质对防水材料的影响,对建筑外墙外立面存在脚手架固定孔的位置填充泥浆修补,泥浆中加入膨胀剂,提升其防水性能,通过对建筑外墙外立面的修补,保证建筑外立面的平整性。对窗体与外墙接触位置填充发泡胶,填充发泡胶前,应该使用吹风设备将墙面多余尘土清理干净,提高发泡胶的粘性,填充发泡胶后等待1-2天,将发泡胶溢出部分进行修整,再涂抹上添加有防水剂的水泥警醒封堵。进行防水防漏施工时,应该配备专职的监管人员,对施工流程及施工细节进行监督,保证施工过程符合施工技术要求标准,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影响防水效果。
(三)建筑顶面的防水防渗技术要求
对建筑顶面的防水防渗施工,需要做好对建筑顶面的找坡找平,其次铺设隔气层、保温层,然后使用水泥基防水涂料构建防水层,涂抹防水层时应该保证涂料涂抹均匀、完整,屋顶墙角位置的应该增加涂料使用量,保证墙角位置的防水防渗质量,涂抹完防水层后,晾晒1-2天,之后在防水层顶面铺设自粘防水卷材,对防水卷材的结合处使用防水胶进行粘结,保证防水卷材的整体性,最终完成防水防渗施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工作,保证施工质量,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结构的防水防渗能力,减少出现渗漏水的问题。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该在科学的基础上,合理的设计给排水管线,保证给排水管线的材料质量达到设计标准,对建筑结构中容易出现渗漏水问题的区域进行针对性的防水防渗施工,进而达到提升建筑结构防水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仓兰.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析[J].四川水泥,2017(12):122.
[2]慈刚涛.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7):93-94.
[3]李炎滨.建筑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及应用实践[J].江西建材,2017(13):58-59.
[4]韩明珠.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解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6):76-77.
[5]杨磊.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J].居舍,2019(12):49-50.
[6]章远齐,高鑫.浅谈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