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例品行障碍患者临床分析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16例品行障碍患者临床分析及护理措施

黄丹朱琳王魁元

黄丹朱琳王魁元(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根据品行障碍病人的特点,结合临床实践,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6例品行障碍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品行障碍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经过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后均以好转疗效出院。结论良好、得当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品行障碍护理措施

品行障碍(conductdisorder)是指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期反复出现的持久的违反与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侵犯他人或公众利益的一类行为障碍[1]。这些异常的行为在国外国内通常称为所谓的反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儿童期的说谎、逃学、打架、破坏行为、攻击他人、偷窃、欺诈等品行问题。品行障碍具有以下特征:①反复持续出现;②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超过儿童所允许的变化范围;③适应社会环境困难;④并非由于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所引起;⑤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可分为反社会性品行障碍和对立违抗性障碍两个亚型。本文通过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6例品行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提出相应护理心得。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文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品行障碍患者共1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疾分类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1人,女性5人,年龄8-17岁。

1.2方法采用回顾性病案分析方法,主要分析内容包括疾病分型、临床表现及疗效。

2结果

2.1疾病分型入组品行障碍患者共16人,其中局限于家庭的品行障碍5人,未社会化的品行障碍3人,社会化的品行障碍4人,对立违抗性品行障碍3人,其它品行障碍1人。

2.2临床表现过分好斗或霸道;残忍的对待动物或他人;严重破坏财务;放火;偷窃;反复说谎话;逃学或离家出走;过分大发雷霆;反抗性挑衅行为;长期严重的不服从等。

2.3治疗方法及预后住院期间对品行障碍伴随的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药物治疗,如对情绪抑郁或焦虑患儿进行抗焦虑、抗抑郁治疗;对冲动、攻击性行为严重者可选用小剂量氯丙嗪、氟哌啶醇或卡马西平等药物;对伴有活动过多患者,可选用哌甲酯(利他林)、匹莫林(苯异妥英)等中枢神经兴奋剂治疗。同时配合心理及康复治疗。出院时16例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3分析

针对品行障碍患者产生冲动、对抗违拗及反社会等行为,本文作者认为:由于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难以完全矫正品行障碍,我们临床护理上采取以下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病情的康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4护理措施

4.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由于品行障碍患者多表现欺骗、好斗及严重的不服从等,且品行障碍患者都是强制入院的,患者均认识不到自己的性格缺陷,加上患者初入院,对病房患者极度不适应,对护理工作极度不满,对医护工作者有强烈的敌视情绪,跟护理人员接触时多表现态度违拗甚至产生对立、攻击行为,住院不安心,容易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尽量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及时把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疏导;生活上积极主动关心患者,尽量使患者对护理工作配合,从而减少冲动暴力行为的发生。

4.2健康宣教由于患者对自身的性格缺陷缺乏正确的认识,故住院期间应加强疾病健康宣教,针对各个患者的不同病情采用个体疾病知识教育,同时针对一些共性的疾病表现进行集体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尽量使患者对自身性格缺陷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改善患者与患者及患者与医护之间的关系,使患者能更好的适应住院生活。

4.3对患者父母教育重要任务在于改善父母亲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有品行障碍往往是因为家长既往长期对孩子管教上的粗暴、纵容和对孩子的娇惯溺爱。因而对家长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宣教十分重要。我们通过沟通务必让家长了解患者得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家庭的影响。要求其父母改变教养方式,首先要以身作则,克服自己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的言行,不要过分袒护或责骂患者,真正理解“子不教,父之过”的含义。

5结论

由于品行障碍患者常常表现为各种对抗、违拗及冲动行为,导致护理工作常常碰到一些难题,但只要我们护理人员尽心工作,掌握一些沟通技巧,良好、得当的护理措施对病情的康复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81-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