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华河北省三河市第一实验中学056200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反映。也就是说,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引起积极肯定的情感;反之,就会引起消极否定的情感。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情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成绩的优劣,所以,教师和学生间需要建立美好的情感,从而实现良性互动,以满足双方的需要。
一、互为安全需要
教师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为学生营造一种身心舒展、感觉安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完全没有紧张感、恐惧感,他们的精神完全是自由的,每名学生都可以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同事、学生应该尊重教师的劳动,严格地遵守课堂纪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地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互为尊重需要
良好的人性、健康的人格,以及人的主体意识和价值意识的形成,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一种目的性追求。教师是培养人的劳动者,教育目的的人道性决定了教师劳动人道化的必然性,而教师尊重关爱学生便是教育人道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教育的过程而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我们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与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能因为是教师就在学生面前盛气凌人,或以不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善于与学生平等交往,遇事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压制学生。我们要善于发掘每名学生的优点,并且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不要吝啬表扬,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深情赞美将会转化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善于送给学生荣誉,让学生在追求更高的荣誉中找到自尊、找到自信。尊重学生就意味着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我们应当对学生在不同背景下形成的个性特征给予客观的承认和充分的理解,并以自己的责任心提供有效的帮组,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和学生一样,教师同样渴望获得尊重。教师能否得到学生的尊重,根本上取决于自身,但同时也受到班级尊师德育教育的影响。实践证明:同一位教师走进不同尊师风气的课堂其情感体验乃至教学效果都是大相径庭的。因此,班主任必须加大班级基础建设,强化尊师意识,创设良好的尊师氛围,让每位教师通过整洁的环境、礼貌的用语、文明的行为、饱满的精神状态,时刻感受到学生的尊重。
三、互为实现需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不断增强,求知欲和进取心不断膨胀,教师必须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表现的需要,以满足学生的需要。然而,要达到这个要求,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并且能够艺术地把知识传给学生,不断培养学生技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相互性与连续性,采用组织化和非组织化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学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完成自我实现时,内心深处就会对自己的教师升起强烈的崇敬之情。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价值能够实现,即在自己的工作中取得一定成就,但最终能否实现自己的期望值,既取决于教师自身,也取决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当教师走进一个整洁有序、充满理解与支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充满对知识强烈渴求的眼睛时,就会在知识的传授和心灵的碰撞中实现知识和情感的双向交流,从而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教育本身也就成了教师巨大的心理享受。
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满足学生关爱的需要。一个教师如果不关心学生、不热爱学生,则是缺少责任感的表现。一个富有责任感并对学生寄予良好期待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生活的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和做人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表扬激励、怜惜抚慰、善意批评、殷切期待,最重要的是热情地关注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如果学生深切体味到了教师的关爱,必然会产生深情的信赖。纵观我国当代的优秀教师,他们无一不具有关爱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从他们的众多事迹中可以发现,关爱学生已成为他们主要的精神生活和精神境界,成为他们工作乐而忘忧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他们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根本。一个满足了学生需要的教师,一个满足了教师需要的学生群体,师生双方通过情感交流的良性互动,彼此都会产生巨大的满足和愉悦。情感在交流中进一步升华,这正是教育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竭尽全力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