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课堂管理;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多了,参与活动多了;在教学方式上,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平等对话多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大了。随着课堂教学的这样一些新变化,课堂管理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能“管”得太死,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该“放”得太开,这样不利于教学目标的有序实施等等。面对这些“两难”问题,在“管”和“放”之间找到平衡点,必须探讨小学课堂管理改进对策。
一、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观察、访谈发现,当前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管理观念上追求安静
课堂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等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应当充满生命的张力。然而,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情况下,一些教师仍认为课堂是封闭的、静态的系统,因此,在课堂管理上仍崇尚和追求安静、整齐。对35位教师调查发现,有31位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要表现整齐,占被调查教师的88.6%;32位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要保持安静,占被调查教师的91.5%;教师的这种管理观念对学生也有很多的影响,对121名学生调查发现,97名学生认为课堂上要保持安静,占被调查学生的80.2%。心理学认为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同的,小学生与中学生大学生相比,注意持久性差。正因为如此,小学生课堂时间比中学和大学都少。教师要求学生整堂课安静整齐,学生的天性受到扭曲,话语权受到规限,兴趣受到压抑。
(二)管理方式上追求严厉
持续严厉的课堂管理能让学生保持表面的安静。笔者在某小学工程发现,学生轻微的课堂违纪行为较多,如开小差、说话、扔东西、脚踢旁边同学等,教师对这些违纪行为基本都是严厉的批评或者惩罚。对35位教师调查发现,有33位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要严格服从管理,占被调查教师的94.3%;对121名学生调查发现,109名学生认为课堂上要严格服从教师的管理,占被调查学生的90.0%。严厉的高压管理下的学生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更多的是人与亦云。思维受到局限,个性受到压抑。
(三)管理制度上缺乏民主
对某校班级观察和对学生访谈发现,只有两个班级(高年级)的班级公约是有学生参与,其他班级制度都是班主任自行制定;至于课堂管理制度,都是由各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口头宣布的,没有书面制度,完全由科任教师制定或更改,专制、主观、随意性大。然而作为课堂的主体之一,学生有充分的权利参与制定,更何况大多数学生都有愿意参与其中。缺乏学生参与及认同的制度没有从心底得到学生的认可,其“合法性”遭到学生的怀疑,为制度的遵守和执行带来隐患。而且这些缺乏学生参与、加上各学科教师相互间缺乏沟通情况下制定的课堂管理制度,容易造成不同学科的课堂管理制度冲突的现象,造成学生对其的正确理解以及遵守存在困惑,使课堂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严重降低。
二、改进小学课堂管理现状的建议
为了落实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堂管理理念,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安静的课堂,应多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创造出高效的课堂。课堂不只是教师的课堂,更是学生的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为此,笔者从以下方面提出改进小学课堂管理现状的建议:
(一)转变课堂管理观念
评价课管理得好不好的标准,主要不是看学生的外在表现,而是看学生对课题教学的参与度。美国教育学家梅里卡•哈明博士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提到好课堂应具备的五种品质,其中有三条都否认了课堂中压抑的安静的现象。第一条,清晰的尊严感,学生能大胆地发表意见;第二条,学生轻松,有活力;第三条,自主性,学生自主作出选择,并自我约束,没有被压迫学习的现象。因此,要树立动静有序的管理理念,“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
管理方式的选择与管理主体与对象紧密相关,其中教师、学生是重要的因素,与其相关的错误理解自然会影响了管理方式的选择。崇尚民主,体现尊重,使学生主动信服,心服口服。心理学上也有类似解释,人之所以受别人影响,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信任”,学生听你的是因为信任你,其二是“恐惧”,学生听你的是因为恐惧你。在现实小学课堂管理中,运用权力型权威已经成了思维定势,从而使得课堂过于沉闷、压抑。因此,要改变严厉专制的管理方式,奉行民主的管理方式,突破权力型权威的思维定势。
(三)科学制定管理制度
一是正确制定小学课堂管理制度的目标,课堂管理制度本身不是目的,惩罚也不是目的,制度的目的是营造有序的课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制度要有针对性、预见性、可行性。
(四)严格而灵活地执行管理制度
制度与道德皆为管理的手段,双方各有优劣。但道德比制度更使人向善,基于这点,道德比制度更趋于教育的本真。制度的目的永远不是制度本身,为了制度本身而严厉统一地执行制度无疑是目的与手段偏离。因此,执行课堂管理时制度需要严格,更需要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