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愤怒”隐喻表达差异及文化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英汉“愤怒”隐喻表达差异及文化原因分析

黄蕙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1.前言

“愤怒”是人类的基本情感之一,在英语和汉语中也有各式各样有关愤怒情绪的隐喻表达,这些表达有共同之处,但是除了共性之外,由于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这些隐喻表达又存在很大的不同,各自存在复杂性。这些不同之处反映了中国人和西方人对“愤怒”认知的不同,也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个体差异。分析这些隐喻表达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让我们更好地与目的语文化相融合,促进高效交际。

2.英汉“愤怒”表达的认知模型

Lakoff和Kovecses(1987)认为,概念隐喻和转喻在英语中对“愤怒”概念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研究提出了英语中对“愤怒”理解的认知模型。这个模型把愤怒表达分成了五步,第一步是冒犯事件,某人做了冒犯性的事情,引起别人的不满;第二步是生气,愤怒的情绪形成,当事人感到心理的变化,比如身体温度升高,内心压力增大;第三步是尝试控制愤怒情绪,当事人会有意识地形成一种反作用力来控制愤怒情绪;第四步是失控,内心的愤怒情绪超出控制范围,导致失控;第五步是惩罚,在这一步中当事人会对引起愤怒的事情做出惩罚,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在这个模型中,有关愤怒的隐喻和转喻聚合起来,在每一步都有不同的隐喻或转喻来表达愤怒情绪。

想对应地,King(1989)提出了两个中文中对愤怒表达的认知模型。在第一个模型中,前三步与英语认知模型相同,第四步是释放愤怒,当事人会通过一些行为来释放心中的愤怒;第五步是恢复平静,释放出的愤怒情绪在身体内慢慢平衡,最后趋于平静。第二个认知模型在第四,第五步时与第一个认知模型有所不同。此模型的第四步为转移,愤怒情绪的力量转移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身体不适,例如头疼,胃疼等;第五步为补偿事件,在这一步中,补偿事件取悦当事人,平衡愤怒的情绪,使愤怒情绪消失。

3.英汉“愤怒”隐喻表达的不同点

3.1英语中对“愤怒”的隐喻表达

在英语中,对愤怒情绪的表达有很多隐喻是不同于汉语的,英语通常会把愤怒比作是身体内的热流体,比作敌人,比作凶猛的动物,或者比作负担,这些隐喻在汉语中是几乎没有的。

在英语和汉语中通常把身体比作一个容器,而愤怒的情绪是这个容器中的某种物质。英语通常把这种物质比作容器内的热流体。例如:Youmakemybloodboil;Ihadreachedtheboilingpoint;Shegotallsteamedup等。而在汉语中这种有关体内流体的表达并不表示愤怒,而在很多情况下是表达兴奋的情绪,如热血沸腾等。

愤怒是负面的情绪,可以引起身体不适,各种认知判断错误,还有可能对周围的人带来危害,所以在西方文化中,生气的人意识到自己的愤怒情绪,通常会把这种愤怒情绪比作敌人。例如:I’mstrugglingwithmyanger;Hewasbattlinghisanger;Iwasseizedbyanger等。在中文中,没有类似的表达。

在英语中还会经常看到将愤怒情绪比作凶猛动物的习语,例如Likeabearwithasorehead,这个隐喻将愤怒的人比作熊,因为熊是众所周知坏脾气的动物。英语中还用公鸡这一动物来隐喻愤怒的情绪,公鸡颈后的羽毛在生气的时候会竖起来,所以就有了Thatgotmyhacklesup和Thatruffledherfeathers的说法。还有如Biteoffsomebody’shead;tohumpone’sback;tocrossone’sbows等表达方式也是将人们生气的行为比作某种凶猛动物的行为。而这些隐喻在汉语中并不用来表达愤怒的情绪。

在英语中,还有把愤怒比作负担的隐喻表达。当这种负担减轻的时候,当事人的愤怒情绪额会有所缓解,当负担加重的时候,愤怒情绪会增长。这样的表达有AfterIlostmytemper,Ifeltlighter;Hecarrieshisangeraroundwithhim;Hehasachiponhisshoulder;You’llfeelbetterifyougetitoffyourchest等。在中文中并没有将愤怒情绪比作负担的例子。

3.2汉语中对“愤怒”的隐喻表达

不同于英语把愤怒的情绪比作容器内的热流体,汉语更倾向于把愤怒的情绪比作容器内的热气体。“液体”与“气体”的差别也是两种语言在表达愤怒情绪时最显著的区别。这一概念隐喻是基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识,中国人认为,当气体在一个容器内聚合起来并被加热,容器内的压强就会不断增强,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发生爆炸。所以中国人常用“气”来表达愤怒失控,爆发的状态。例如:怒气未平,怒气冲冲,气冲斗牛,气急败坏,发脾气等。这些例子中都有“气”这个字来表达愤怒的情绪,与英语隐喻表达中的液体完全不一样。

4.造成差异的文化原因

在对愤怒情绪的隐喻表达方面英汉语之间有很大不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跟文化因素有关。

英汉愤怒隐喻最显著的差别是“液体”与“气体”,因为西方哲学家认为宇宙的本源是水,所以在用隐喻表达愤怒时习惯用液体来比喻愤怒情绪。但是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气”被认为是宇宙的本源,在中国哲学中,“气”是物质存在最基本的形式,也是生命的源泉。在中国古代已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上,箜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ChenPeilei,2010:74),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指出“天地合期,万物自生”。所以在中国文化和汉语中有关“气”的俗语和成语比比皆是。

除了对宇宙本源认知的不同之外,传统中国文化中的“阴阳”理论也可以解释对愤怒情绪的隐喻差别。根据这一理论,宇宙中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分为两类——阴和阳,他们互相牵制,互相促进。“气”属“阳”,代表热,水和其他液体属“阴”,代表冷,所以在汉语中就经常用“气”这个概念来隐喻愤怒的情绪,而不是选择用某种液体。

除此之外,还有中西方观念不同,地域差异,以及对动物意向的理解不同也造成了对于愤怒隐喻表达的差异。有些表达是西方独有的,在汉语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表达。

5.结语

由于文化因素,英汉两种语言对愤怒进行隐喻表达时会选择不同的概念。了解这些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原因有助于我们进行高效的跨文化交际,避免误解。

参考文献

[1]ChenPeilei.2010.ACognitiveStudyof“Anger”MetaphorsinEnglishandChineseIdioms[J].AsianSocialScience(8):73-76.

[2]KingB.1989.TheConceptualStructureofEmotionalExperienceinChinese[D].OhioStateUniversity.

[3]LakoffGeorge,Kovecses,Zoltan.1987.TheCognitiveModelofAngerInherentinAmericanEnglish.InDorothyHollandandNaomiQuinn(Eds.),CulturalModelsinLanguageandThought[A](pp.195-221).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