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激趣以学促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以情激趣以学促教

陈艳伟

陈艳伟

摘要:如何使学生喜欢语文,如何使语文能高效实用,本文从以下两方面阐释了笔者的探索与实践:第一是以情激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习惯。第二是收放得当,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

关键词:以情激趣;收放得当;以学促教

所谓“教学”,“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是“学”。要想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就必须让语文教学走近学生,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学生愿学、乐学,学以致用;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将学生的“学”放在首位,以学促教。

一、以情激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一个将要立足于社会的职高生除了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和习惯。而要培养这种能力和习惯,则要从兴趣入手。

美国的贺拉斯说过:“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硬塞的老师,不过是在捶打冰冷的铁。”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精心培养起来的道德情感。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源泉存在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性劳动中,存在于学生认识活动的本身,存在于对真理的追求,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欢乐中。”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每天十分钟自由论坛时间

把每天语文课前的十分钟,设置为学生的自由论坛时间。让每个学生轮流上台为大家主持一次活动:或介绍千字美文,或进行名著及时文点评,或结合自身现状及班内实情进行一次演讲等。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汲取不同营养的同时提高语文兴趣,锻炼听说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自由论坛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名人趣事、道德与亲情的剖析、对生命价值的思索、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以及时政点评等。有些内容,让教师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体会到了“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以及“术业有专攻”的道理。

课前的十分钟时间,看似无足轻重,但若认真持久地进行自由论坛活动,一个学期就可以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先前相比有较明显的提升。而通过此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听说体验,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与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社会、人生等,它的收益将是不可低估的。另外,每一次论坛都是学生自己准备、独立创作、新鲜出炉的,自然比教师推出的精神食粮更适合学生的口味,吸收起来也更容易些;况且每天的制作人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它风格各异,形式多样。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论坛内容中汲取不同的营养,多方面的营养对学生成长岂不更有利?

2.每单元留一篇学生自讲的课文

语文教师应在唤起学生求知欲望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小说阅读”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先指导学生掌握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阅读方法,然后教师范讲《荷花淀》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两课,让学生选讲《一碗清汤荞麦面》与《项链》,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学参考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上网查资料的便利条件,让学生体会教师备课的思路与过程,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教与学的沟通。学生通过备课进行细致的学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比单纯听课要好得多。在讲课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许多新的困惑与问题,这又会成为学生课下继续学习与研讨的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正如《礼记》所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让学生参与备课、讲课,会让学生对教师的工作有更具体的认识,在加深理解的前提下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大程度地做好学习的主人。

3.每月进行一次作文大展评

爱因斯坦说:“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愉悦感,是教师的最高本领。”学生大都怕写作文,如何让学生把作文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呢?

在作文教学中,每学期开始,先要告诉学生本学期要达到的作文要求,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打算,谈谈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教师综合归纳出一个符合学生整体水平的作文训练方案,每次的作文尽可能选用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后写上“自评”,教师批阅后写下“师评”。每月进行一次作文大展评,让学生评出本月最佳作文十篇,最大进步奖五人,最佳拟题五个,以及最漂亮凤头三个……还可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加设奖项,让学生在作文中体会成功的愉悦,在交流中提高写作技巧,从而增强作文的兴趣与热情。

作文的形式可以分为规范性作文与随笔作文两大类。展评时可以分类进行,尽可能多的扩大展评面与受奖励面,调动大部分同学的写作积极性。

二、收放得当,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讲台上走入学生心中,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必须在课堂上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学生完全放手,进行“放羊式”教学。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适当地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一些自主的权利和发展的机会。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批评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是主观地教,这种做法犹如向窄口瓶子猛灌水一样,结果只是大量的水流到瓶外。为使教学高效,在语文课堂上,笔者有意识地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学生:

1.以练代讲

教师根据内容的需要,事先设计一些题目,可以是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巩固,也可以是小型的思维训练,还可以是对课本知识的适当拓展,形式不拘,但题目设计时要注意题量不宜过大,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巩固课内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为目标。

2.以读代讲

宋代教育家朱熹曾在《朱子读书法》中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可见“读”对学习语文来讲,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尤其是诗歌、散文等语言优美的文章,更应充分发挥学生读的作用。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提供学生可以借鉴的阅读范本,指导学生阅读的具体方法,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深远意境,品味独特的语言风格。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享受求知的乐趣,产生“不读不快”的感觉。

3.以思代讲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授课时教师要根据所讲内容设疑置难,做到“无疑者需较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目的。

在课堂上,还可根据讲课内容的需要,适当地设计讨论题,开个小型讨论会。或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或师生共同讨论。培养学生辩论、质疑的能力和习惯。

以上几方面都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教师点拨、引导为辅,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为目的。要想把语文课上好、上活,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由把握,发挥特长,锻炼能力,培养习惯。

此外,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实用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充实课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平时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勤于积累,在需要时才能厚积薄发、博观约取。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有效地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使教与学达到和谐高效,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参考文献:

[1]李淑华.外国教育简史[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

[2]张书丰.中国古代教育精粹的现代解读[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博爱一中

邮政编码:45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