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208医院神经内二科吉林长春130062)
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将于我院治疗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诊治时间均为2015年7月-2018年7月,单盲、随机的分为两组,例数相同(均为50例)。两组分别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程序(对照组)并比较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比较结果中,观察组的压疮、小肠疾病、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出现的例数更少,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共出现1例死亡,死亡率为2.00%,对照组共出现7例死亡,死亡率为14.00%,因此观察组的死亡率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分数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可减少并发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程序;脑出血;护理;应用;效果;研究
脑出血是近些年来中老年人好发的脑血管疾病,且该病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极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而预见性护理措施可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对整个围手术期进行关键性护理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减少死亡病例,故此,本次实验研究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7月-2018年7月间我院100例脑出血患者,均满足所有患者经CT或MRI确诊,同意并愿意接受相应的护理措施,并签署同意书。将100例脑出血患者以单盲、随机数表法分组,各组50例,即观察组(n=50),对照组(n=50)。对照组: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57.33±4.12)岁,男:女为26:24,根据出血部位分为内囊出血19例、丘脑出血15例、脑干出血9例、其他部位出血7例;观察组:年龄49~69岁,平均年龄(57.02±4.03)岁,男:女为26:24,根据出血部位分为内囊出血18例、丘脑出血15例、脑干出血10例、其他部位出血7例。两组行不同护理措施的脑出血患者的基础资料(年龄、性别、出血部位等方面),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一致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程序,具体措施为(1)观察生命指征,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脉搏(当脉搏低于每分钟40次的时候多提示颅内高压)、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频率减慢时,多提示大量脑出血;潮式呼吸多提示患者的中脑受压;库斯莫呼吸多提示患者脑桥受压)、观察患者的血压高低(若患者的血压出现降低,多提示延髓功能障碍,若患者血压升高同时伴有呼吸频率、脉搏快慢减低多提示脑干受伤)(2)心理指导,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弱,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多给予关心,并疏导患的负面情绪,同时可以多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情绪变化的同时,指导家属有意识的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此外护理人员可多与患者沟通,使患者了解成功恢复的患者,提高患者的积极自主性(4)并发症护理,首先需要提供舒适的床铺,定时更换床单被褥,保证干净清洁,减少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压疮,同时护理人员可指导家属定时给患者翻身,减少压疮的出现;其次需要给患者提供口腔护理,每天定时3次的口腔清理,减少口腔溃疡等的出现;之后多指导患者运动,促进肠蠕动,减少小肠疾病的出现。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路径。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压疮、小肠疾病、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死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其中护理满意度采取调查问卷法,满分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p值低于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死亡率比较
如表1可知,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比较结果中,观察组的压疮、小肠疾病、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出现的例数更少,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共出现1例死亡,死亡率为2.00%,对照组共出现7例死亡,死亡率为14.00%,因此观察组的死亡率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护理满意度比较方面,观察组平均为(97.36±2.11)分,对照组为(80.32±1.30)分,T值为48.62,P值为0.00,因此,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分数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上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对于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损害,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措施,但相对性的护理措施也十分关键[2]。预见性护理程序相比于常规护理措施,可以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判断,有预见性的提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同时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和疏导,进而建立出的护理措施更有效也更全面,因此,相比于常规护理措施,预见性护理程序能够利用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出现[4]。本次试验中,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的患者首先接受临床观察,并针对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的情况,判断病情、出血部位、出血量多少,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接下来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并发症的护理措施,首先给予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及家属的配合度,减少医患纠纷,此外给予患者运动指导,减少小肠疾病等出现,同时增强患者的免疫[5]。此外给予神经功能的护理措施如语言锻炼、吞咽功能锻炼等,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提高术后恢复效果;病房的护理措施也十分关键,保证病房的干净整洁能够间接改善负面情绪的出现,定时更换床铺、帮助患者翻身等改变体位的行为可减少术后压疮的出现[6]。另外,在本次试验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护理满意度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相比并发症更少、死亡例数更少、满意度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程序可减少并发症出现,减少死亡病例,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龙兴敏.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4(6):563-563.
[2]王汝青,倪晓娟,胡晓梅.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7):367-368.
[3]牛颖.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8):209-210.
[4]陈燕萍.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脑出血护理的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11):126-127.
[5]孙小艳.脑出血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6,22(20):184-185.
[6]李冰冰.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7):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