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湖北荆门448035
摘要:近几十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快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作为高端装备的典型代表,飞机研制具有集成与综合化程度高,多元化广域协同等显著特征,迫切需要航空企业从研制过程集成的全局和整体化的角度,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化协同技术,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全价值链协同业务体系和应用体系。
关键词:民用飞机;适航管理;体系建设
随着国民经济和国际合作的增加,民用飞机的适航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呈上升趋势,通过对民用飞机适航管理体系进行综合调查研究,结合所使用的适航标准,探索适航管理体系建设,促进中国特色民用飞机适航管理系统的有效形成,实现中国民用飞机适航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
一、民用飞机适航管理简介
适航性可以理解为在国家批准的条件下,对飞机安全使用的限制和对环境和自然的预期使用的一组抽象物理过程。适航性反映了一个飞行器的安全性和整体性能的特点。民用飞机适航管理技术以飞机管理为目标,保证民用飞机的安全,对飞机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最终的目的是为公众和社会提供舒适的航空运输工具。根据民用飞机适航管理概念,可以知道民用飞机适航管理具有合法性、唯一性、可操作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具体而言,民用飞机适航管理分为初始和持续两个阶段。在民用飞机的适航管理过程中,民用飞机的安全性必须在严格的控制范围内,这是保证适航管理的重要基础。无论民用飞机包括发动机,机载设备和航空产品,需要通过适航部门根据适航条例、适航标准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合理的不同阶段的测试和审查,获得适航审查,才可以投入使用。也就是说,在飞机上使用的任何硬件和软件,比如机器、系统,甚至螺栓都必须由适航部门进行审查和批准,才能确保飞机处于安全状态。
二、适航管理体系分析
民用航空器或航空器零部件的适航性是指达到必要的安全标准,使得在许用限制内的飞行处于安全状态。适航符合性验证是为了保障航空器的安全,采用不同的验证方法获得所需的证据资料,向审查方表明航空产品对于适航条款的符合性。适航管理作为组织适航符合性验证的主体,在民机适航管控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适航管理是以保障民用航空器的飞行安全为目标的管理,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管理,最终目的是为公众和社会提供安全、经济、舒适的航空运输工具。宏观而言,适航管理体系由动态和静态两部分组成,如图一所示。静态主要包括局方的适航体系(包括证件体系、组织机构体系、法规文件体系)和申请人通过对适航、法规、标准的解读,及经验积累等形成的适航技术体系(设计技术、验证技术、审定技术)。动态主要是指对民机在研制过程中进行动态的适航业务和流程的管控。适航技术和适航管理组成了民机适航领域研究的两个主题。适航技术作为适航审定中的关键方法群,在剥离适航管理的情况下,它们只是诸多的“技术孤岛”。只有将适航技术的一粒粒“明珠”嵌入适航管理的过程中,能在适航审定时发挥作用。适航管理要完成民机适航符合性的验证,应当进行动态的业务控制,因此需建立适航管理的业务体系;而适航管理业务的办理和控制体系的建立,则需有流程管控体系的参与,进而在业务体系和流程管控体系的协同下实现适航审定体系的运行。动态的适航审定体系的运行必须与飞机协同研制过程、组织、信息和资源之间进行不断地交互,才能真正实现对研制活动的适航管控。支撑动态适航业务执行、审定流程控制的知识和信息,则来源于对静态条件下的适航技术、法规文件等知识的解析和转换,而静态法规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则来源于动态验证过程业务流程及审定过程的实践和经验。动静态之间的不断循环使得民用飞机的适航性和安全性标准朝着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
图1适航管理体系的组成
三、适航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
由国际主流航空企业适航管理的模式和我国民机研制体系的发展方向可知,适航管理体系正在朝着标准化、信息化、集成化、柔性化的方向发展,以此来适应飞机研制体系向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敏捷化、智能化等的发展趋势。如果能够对适航管理体系建设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那么必能为适航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方向性的指导。飞机研制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适航管理体系作为飞机研制体系这个整体系统工程中的一个个体,其自身完成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实现与研制体系之间的协调和融合,而适航管理体系在自身发展的时候,它也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随着适航规章和适航理念地不断革新和变化,适航管理体系自己也是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以静态、动态、个体、整体的四维度来描述适航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
1.静态目标。在知识工程理论基础上,实现适航体系内适航法规体系、文件体系、证件体系、适航标准体系及适航技术体系的完善,为适航管理提供全面知识上的支撑,建立与协同研制模式相适应的适航组织体系,实现权限与职责的划分,实现体系各领域的建设与国际接轨。
2.动态目标。梳理适航审定的各类业务流程,实现适航审定验证流程的标准化、柔性化,在宏观及实施细节上均建立清晰的流程执行路径,并形成完善的流程控制体系,使工程设计人员、适航技术人员、符合性核查人员、适航管理人员均熟悉适航流程的运行及各自在审定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管理。
3.整体目标。基于民机协同研制模式,充分利用协同理论、标准化工程技术等,实现适航管理体系与民机集成协同研制系统之间在信息、过程、资源等上的交互与共享,实现适航管理与研制过程的协同与交互,由“被动适航”转向“主动适航”。在适航人员及研制人员之间建立协同的业务过程,并实现业务控制的协调、智能及柔性,使适航管理在具备自主体系完善的同时,能够与研制流程进行无缝对接,实现其与民机集成协同研制系统的深度融合。
四、完善民用飞机适航管理体系的措施
1.加强民用飞机的飞行实践。国外一些先进的民用飞机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有一套完整的适航管理的程序和过程,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民用飞机的实际条件,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实现民航适航管理的要求,结合民用航空飞机的发展对适航操作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完善民用飞机适航标准、法规建设,加强民用飞机的飞行实践,合理完善适航管理程序。
2.提高民用飞机适航管理水平。保证民用飞机适航不仅是民航部门的责任,而且与民用飞机设计与制造部门息息相关,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民用飞机的安全性能。从民用飞机发展实践来分析,不断提高民用飞机的适航管理水平,促进适航管理部门的发展,实现民用飞机的适航认证,指导和民航监管,最终达到持续稳定的安全。
3.完善适航管理认证框架。飞机的适航性是飞机的固有性质,集中体现了飞机各种设计技术的安全性能,并通过合规的生产可以充分的体现,这就要求在飞机研制的管理力度上,严格按照有关适航要求,建立和完善组织认证系统和框架,才能确保飞机研制的高效,高质量、稳定性。同时加强对飞机的适航管理,真正提高飞机适航的管理水平和解决发展瓶颈问题,需要建立一个适航认证框架,基于适航管理信息平台服务制度体系,逐步完善适航管理认证系统,才能切实提高民用飞机的适航管理发展水平。
在实际应用中,适航工程协同业务流程仍然存在很多细节问题,需要适航管理人员进一步梳理和细化各业务流程及子流程,完善适航工程协同管理平台的功能。从而使型号合格审定工作程序化,业务流程柔性化、标准化,数据管理规范化,提高型号合格审定的效率,为我国民用飞机基于协同研制模式的适航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李雅.论航空制造业数字化协同技术.2016
[2]张娟.民用飞机数字化适航管理平台技术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