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该论文为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摘要:高职院校要转变观念,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内在动力机制保证高职院校自我发展、自我诊断、自我前进,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以内部质量保障机制为标准,构建合理、有效、常态化的教育质量诊断评价体系,不断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关键词:高职;教育质量;诊断评价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高职院校数量、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高职院校作为向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已经成为向社会输出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并提升教育质量水平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项任务首先要对高职院校内部教育质量进行理性和合理的诊断与评价,也就是说要按照通知中的要求建立高职院校内部常态化的质量诊断和评价体系,以此来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一、传统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教育诊断一词,实际上是从医学领域引申发展而来的,人们形象地用类似医学上对人体诊断的过程来比喻发现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因此,可以说教育诊断是教育评价的方式之一,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质量评估最早起源于2004年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对高职院校的评估工作实际上是借鉴了本科院校评估方案中的精髓,采用一种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式来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十几年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处于刚起步阶段,规模的发展与质量的发展出现了严重不均衡,与国际上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相距甚远,这也是国家开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估的重要原因。这种评估工作在当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过于看重结果。过去那种评估未形成常态化的工作,这就容易使一些院校产生临时性的观念,要迎评了,才会轰轰烈烈开展各项工作,而并非将评估工作看成一项自觉性工作,评估的导向作用并不明显。其次,评估主体过于单一。评估工作主体主要是由专家组成,这就容易给院校造成一种被动接受评估的观念,实际上,真正的评估客体应该是各院校的教育工作,而非学校。最后,评价指标体系过于“统一”。未考虑地区、学校、专业等的差异而设置统一指标体系并不科学,也不符合教育规律。
二、转变观念,建立新常态背景下的质量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的质量诊断评价系统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内部机制的一种,或者说是一种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源自于高职院校内部压力,因此应形成一种长期有效的动力形成机制来保证高职院校实现自主发展、自我诊断、自我前进。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说,应首先转变思想,改变过去那种只靠外部督导检查的评价体系,要认识到教育质量诊断和评价是一项自主的、长期性的活动,而非喊几句口号摇旗呐喊干上几年。高职院校要认识到自我诊改的主体是学校,学校既是生产“产品”的生产方,同时又是生产质量的管理方、监督者,所以一切要以生产高质量“产品”为出发点,眼光着眼于未来,敢于批评自我、改变自我。其次,高职院校构建教育质量诊断评价体系的核心是提高质量。质量的好坏是由“服务对象”决定的,所以要提高质量就必须时刻关注社会、企业的需求,质量标准要按照需求来制定,且质量标准要不断改进的,是动态的也是相对静止的,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社会、企业、家庭都满意的“产品”。最后,高职院校要将诊改落实为一种常态化的制度和活动。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教师及学生都要清楚的了解诊改的标准和措施,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需要怎么做,将质量标准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缺乏常态化,就会给师生造成一种临时性突击的观念,诊改也会沦落为应付检查、流于形式。
三、建立质量预警机制和切实有效的指标评价体系
质量预警机制就好比企业生产中的产品质量预警机制,旨在提早发现为题,消除生产各环节中的不利因素。高职院校从课程、专业、实训、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预警机制,定期收集相关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提炼加工,将分析结果与目标和标准进行比对,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不合时宜的专业课程和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变不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等,使教育质量相关环节得到及时调整和优化。
过去的高职院校评估中,指标体系的设置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方式,所有地区、所有学校采取同样的标准,很显然这种指标体系是存在许多问题的。指标评价体系应以诊改对象为主体,依据质量标准逐层分解生成各项指标。学校作为“产品生产方”向外主要输出人才和知识,因此,可以从多方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例如社会、企业、学生及家庭等这几个部分是最能够客观评价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主体,依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可以从企业用人的满意度、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及家长的满意度及评价、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办学声誉等这几个方面来设置指标。
高职院校诊改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在诊改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寻求最佳解决途径,形成一种常态化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为社会输出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彤,谢骏.给予诊断与改进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6年9月
[2]段晓聪.教育“新常态”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机制多元主体构建研究[J].中国培训,2016.12下
[3]杜小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常规检查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
[4]壮国桢.高职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需克服三种心态[J].职教通讯,2017年第4期
作者简介:苏杰(1981-),女,山东青岛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