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地理学习的衔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1

浅议初中地理学习的衔接

张安娜

张安娜(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学河北邯郸056000)

基础地理教育课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既密切联系又有明确的分工。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而高中地理则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这比初中地理来说,有很大的不同和提升。因此,地理就成了很多刚上高中的学生的难题,如何帮助刚上高中的学生做好这个衔接,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要加强学生五个方面的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1阅读自学,培养学生梳理教材知识体系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各科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原则。高中地理教学应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阅读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提取重要的地理“关键词”,掌握速度和精读的要领,把握中心思想,形成条理分明的地理知识网络。比如,第一章新教材章首首先提出了六个问题,这六个问题就是本单元要解决的重点。因此,教师要围绕这六个问题来设置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地理知识组织策略,促进知识的巩固,提高学习能力。并且,这一单元程序性知识相对较多,教师应注意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图示法,结构法,重组法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去同化新的知识,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地理成因的能力。例如,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学习,要让学生构建起一个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注重了解每个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然后有的放矢的加以解决。

2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应引导学生在运用地球运动规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时,教师应让学生根据地球运动特点,自己动手演示,自己总结规律。这样做,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一举两得。苏霍姆林斯基讲“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地理教学中要使学生有亲身参与的“体验”,就应该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给他们充分自主探索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3开展讨论,培养学生多样思维方式的能力

讨论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富有迁移性,新颖性。例如,提出这样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黄赤交角加大,对地球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我国的地势东高西低,可能带来哪些后果”“如果把喜马拉雅山炸个口子,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状况能得到改善吗”,由于讨论的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世界里是不存在的,因此学生会感到新奇,新鲜,有意思,容易被激起一种探讨的冲动。在这些讨论推理中,学生的聚敛思维,发散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正向思维,逆向思维也会交错在一起,对学生多样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极为有益的。

4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目前,地理教学不太受重视,除了受高考中占分比例较小的影响外,对地理学科的陌生,对其意义的漠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不少学生至今都认为(尤其是高一新生),地理就是学一些洲,国家,有哪些物产,有什么城市,地形如何,气候怎样,学不学关系不大,学好学坏不影响升学。家长,社会和一些学校领导,教师的看法也大致如此,因此,造成地理教育的困难和被动,教师也感到工作难以开展,有力无处使。针对这种现象,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将地理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学地理有趣,有用。一般做法是,在讲授课本知识之前或之后以举例的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引起注意,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所举事例,加深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另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部分学生开展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室外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以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主动寻求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理学科内容极为多样复杂,有许多内容是非常吸引人的,而这些内容和素材大都能在互联网上找到,而且每天都在不断扩充和更新。这些资料虽然并非全都正确可用,但却也有不少是由世界各地最熟悉当地时空事务的专家所建置,参考性极高。学生如能善用网络资源,不仅可轻易地呈现许多图片,影片,虚拟实境等可视化资料,也可进一步取得统计资料,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快速了解各种空间现象,为目前广泛开展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广阔的知识背景。

“万事开头难”。对于初学高中地理的学生来说,教师若能注重以上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个门槛还是容易迈过去的,以后的学习自然也会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