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十堰市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特征分析

沈红李佩刘毅

沈红李佩刘毅(湖北省十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分析了解十堰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特点和规律,从而探讨预防控制腮腺炎疫情的策略和措施。方法运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统计,对十堰市2010年城区及周边各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全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714例,报告发病率为143.45/10万,与2009年比上升9.80%。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茅箭区、竹山县和张湾区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合计占总病例数的68.18%。2010年4-7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的58.78%。从报告发病职业构成看,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报告发病居前三位,分别为60.90%、19.75%和7.72%,合计占88.38%。结论目前发病人群仍然以在校学生、托幼儿童为主,因此发病水平和流行强度取决于学校、托幼机构疫情的早期发现和适龄人群,要加强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的落实力度。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发病率预防接种

流行性腮腺炎(Mumps)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也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许多国家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曾是脑膜炎和脑炎常见的致病因子[1]。患者多见于儿童,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均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呈显性感染者极少见[1]。现在将2010年十堰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运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统计,对十堰市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上传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二、结果

1.发病情况

1.1概况

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统计,2010年全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714例,报告发病率为143.45/10万,与2009年报告发病率(报告发病数4287例)比上升9.80%(见表1)。

1.2地区分布

表1十堰市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地区统计表

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茅箭区、竹山县和张湾区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合计占总病例数的68.18%。与去年比,竹山县和竹溪县报告发病率分别上升1.53倍和3.85倍(见表1)。

1.3时间分布

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分月发病趋势与2009年一致,两年发病均高于2008年的发病率,4-7月为发病高峰,这四个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的58.78%(见图1)。

图1十堰市2008-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分月报告发病线图

1.4人群分布

4714例病例中,男性发病2833例,女性发病1881例,男女之比为1.51:1。0-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16.14%,5-9岁年龄组占44.63%,10-14岁年龄组占22.93%,15岁以下年龄组占83.71%。

从报告发病职业构成看,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报告发病居前三位,分别为60.90%、19.75%和7.72%,合计占88.38%(见图2)。

图2十堰市2008-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职业构成图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今年共报告7起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事件,均为一般级别的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占全年16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43.75%,其中张湾区3起,郧县2起,竹山县和竹溪县各1起。报告发病222例,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罹患人数474人的46.84%。2009年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事件8起,报告发病352例,张湾区4起,茅箭区、郧县、竹山县和丹江口市各1起。

三、讨论

1.流行性腮腺炎现状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统计,美国50%的病例发生在5-9岁,≤14岁儿童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90%以上。据美国CDC报道,流行性腮腺炎常在校园和新生中爆发。美国大学生卫生协会建议,1956年出生以后的所有学生,在入学前应提供流行性腮腺炎免疫接种的证明[1]。

2008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前我国尚无统一规定的免疫程序,2008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确定18月龄儿童接种麻腮风(麻腮)联合疫苗的免疫程序。

2.十堰市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2009年上升了9.80%,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较轻,亚临床感染较多,对首发病例发现不及时、重视不够、缺乏积极的防治措施,在托幼机构、学校容易造成流行,目前是导致我市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暴发疫情的主要病种之一。因此应加强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提高监测的敏感性,发现流行性腮腺炎爆发苗头,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爆发流行。

3.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前出生儿童缺乏规范、统一的腮腺炎疫苗接种安排,人群免疫屏障主要靠自然流行和局部地区的群体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形成,学校、托幼机构为单位的集中、迁延发病和散居儿童的散发病例为主要流行形式。发病水平和流行强度取决于学校、托幼机构疫情的早期发现和适龄人群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的落实力度。

4.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建议

4.1强化传染源的管理。早发现,早隔离,隔离期一般认为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三周左右。对一般接触者可不检疫,但对托幼机构、学校等的接触者应检疫三周。流行性腮腺炎对机体的严重危害并不只是腮腺本身,而是它的并发症,应高度警惕和防治并发症。

4.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免疫力仍然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分区域、有重点的结合当地既往疫情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资料,以学校、托幼机构为单位,分析和评估疫情发生的风险,及早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有效预防学校和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集中暴发和流行。

4.3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卫生,在社区、学校和托幼机构积极开展防控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参考文献

[1]迮文远,刁连东,徐爱强,等.计划免疫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