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付星
天津城建滨海路桥有限公司天津300220
摘要:本文依据蓟汕高速公路海河特大桥钢桥面铺装工程,运用头脑风暴法通过分析影响粘结层喷洒质量的因素进行罗列,并逐个分析,找出影响其质量的最重要的因子,再制定可行措施,提高洒布质量,从而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可行的借鉴。
关键词:钢桥面;粘结层;洒布
引言:蓟汕高速是被誉为天津新“五环”的环城高速公路圈,该桥为蓟汕高速与国家会展中心海河通道共用项目,作为高速的控制性工程,桥梁总宽度52m,长250m,施工面积为1.3万m2,铺装结构为3.5cm环氧沥青+3.0cmSMA-10。粘结层采用美国进口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和层间粘结层施工总面积为2.6万m2。
1喷洒质量调查
钢桥面铺装的防水粘结层虽然比较薄,但是对整个铺装层结构的意义重大,它承上启下,吸收铺装层与钢板之间的部分应变,协调钢板与铺装层、铺装层与铺装层之间协同工作。环氧沥青粘结层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环氧沥青铺装层与钢板的粘结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水作用。如施工质量不佳,极易造成铺装层破损脱层,脱层后导致整个铺装层失去工作性能。环氧沥青混凝土是钢箱梁桥铺装施工的重点控制工序,而粘结层施工质量又是保证铺装质量的重点,因此有必要对钢桥面铺装结构的粘结层施工质量进行关键技术控制研究。
通过2012年-2016年间施工完成的四川黄舣长江大桥、江西九江长江大桥及长沙福元路湘江大桥环氧沥青工粘层洒布质量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粘结层喷洒质量数据统计表
-
2.2因素分析
针对这7项末端因素,第1和2项因素,通过对操作人员和试验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及施工演练,使他们掌握操作要点,规范操作程序就可以减少对粘结层洒布质量影响;对第3项因素,通过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定制气象短信服务,可做到及时预报,提前安排施工等各项事宜,可将天气影响减到最低;对第4和第5项因素,通过请当地正规计量标定部门对试验检测过程中用的试验仪器及试模进行计量标定,对不符合精度要求的不得使用;对第6项因素,A、B组分对温度的敏感性大,不同的温度其粘度变化较大,因此要使其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确保其比例(A:B=1:2.96)的正确,其温度要求为:A组分87℃±3℃,B组分150℃±3℃,在整个洒布过程中,要始终确保其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对第7项因素,通过对规定温度范围内的A、B组分分别泵出的数量进行称重,换算其比例,再确定压力泵电机频率,最后确定A组压力泵应为13Hz,B组分应为36Hz,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一数值即可解决这个因素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第6项因素即A、B组分加热温度超出范围才是影响洒布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2.3制定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重点对第6项因素制定有针对性措施解决。措施1、对洒布机温度控制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现场示范和技术交底,做到熟练操作,并能及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措施2、制定奖惩制度并严格落实,加强质量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措施3、度A、B组温度传感器进行严格标定,确保其工作状态正常,保证A组分87℃±3℃、B组分150℃±3℃范围内恒温;措施4、每次标定、调试都要有记录,以备将来复查,调试结束后确保管道清洁,无清洗剂残留;措施5、操作人员要经常检查导热油炉、加热管道等整个加热系统和控制系统,使其运行正常。
除以上措施外,每一作业面施工结束后召开会议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质量改进的新措施,保证洒布质量的可控状态。
3效果检查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实施,作业人员工作态度有了转变,积极性和责任心得到了极大提高,均能熟练操作试验过程和粘结料喷洒作业,为提高环氧沥青粘结层施工质量打下了基础。培训后参加考核通过人数达到90%,考核不合格的人员,禁止参与环氧沥青粘结层施工作业;在海河大桥施工期间,洒布设备总体处于可控状态,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管道堵塞现象,确保了施工的连续性、洒布的均匀性和比例的正确性,A、B组分温度基本都在规定范围内:A组分87℃±3℃、B组分150℃±3℃。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的实施,达到了预期效果,使粘结层洒布质量提高到了96.9%,提高了5.8%,达到了主控项目的合格标准,为以后环氧沥青铺装的整体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措施也为今后的同类环氧沥青铺装提供很好的借鉴,可以作为粘结层洒布质量的控制手段和标准做法。
结语:
1钢桥面铺装粘结层洒布施工质量控制,在抓主要影响因素的同时要兼顾次要影响因素;
2人员管理方面,定人定岗,施工人员个人能力和素质得到锻炼和提升,确保了粘结层的施工质量,对提高我国桥面铺装粘结层及铺装层施工质量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施工管理方法。
3把粘结层洒布质量作为钢桥面铺装的主控项目可以实现,在以后钢桥面铺装中应予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卫.大跨径钢桥面铺装设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张磊,唐小平,李洪涛.大跨径钢桥面粘结层材料和施工技术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5(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