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华(湖北红安县七里坪中心卫生院湖北红安438403)
【中图分类号】R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047-02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食物中毒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1年2月我院住院诊治的25例食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类分析原因。结果食物中毒发生在夏秋季节为高发,食物中毒原因以食物被细菌污染和植物性中毒为主,食物中毒发生场所多在集体食堂和聚餐发生。结论加强卫生宣传与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微生物危害,防止食物污染,促进食品安全。
【关键词】食物中毒分析探讨
食物中毒是指因进食含有毒素的食物所致,以腹痛、呕泻等为主要表现的中毒类疾病[1]。食物中毒的特点是潜伏期短、突然地和集体地暴发,多数表现为肠胃炎的症状,并和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为了找出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对策,降低食物中毒的发生,促进食品安全,消除食品污染及危害,本文现对我院近年来住院诊治的25例食物中毒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7年2月~2011年2月我院住院诊治的25例食物中毒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8~65岁,平均年龄25.6岁。临床表现以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轻微发热等症状为主。中毒原因:由于食物被污染引起的中毒占首位,共15例,由植物因素引起的6例,由动植物有毒毒素引起的3例,不明原因中毒引起的1例。
1.2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询问患者或家属了解食物中毒发生时间、中毒场所、中毒食品、食物中毒致病因素及其原因进行归类分析。
2结果
2.1食物中毒时间分布从本组病例来看中毒事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食物中毒发生在夏季为高峰,共13例,春季6例,秋季4例,冬季2例。这与夏季、秋季高温、气候潮湿、细菌容易繁殖、食品腐败变质有关。
2.2食物中毒场所其中集体食堂共发生7例,饭店小吃店发生6例,农贸市场食品摊贩发生3例,家庭发生5例,副食商店或超市发生3例,大中型饭店发生2例。
2.3中毒食品的分布发生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两种。本组患者中毒食品以动物性为主,17例;植物性食品8例。其中食物是熟肉制品12例,肉炒豇豆3例,炒炖菜2例,炒豆角4例,凉拌菜4例。
2.4食物中毒致病因素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主要是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沙门菌、蜡样芽孢杆菌、肉毒梭菌。
3讨论
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中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2],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食入动物性食品引起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误食引起中毒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鱼等也可引起中毒。②动物性食品即使被沙门菌污染比较严重,也无腐败臭味的感官性质的改变,主要是因为沙门菌不分解蛋白质,不产生靛解质,是食后易发生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3]。
引起植物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有: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②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将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食用,如木薯、苦杏仁等;③在一定条件下,不当食用大量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食用鲜黄花菜、发芽马铃薯、未腌制好的咸菜或未烧熟的扁豆等造成中毒。一般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而引起。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为菜豆中毒、毒蘑菇中毒、木薯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马铃薯、曼陀罗、银杏、苦杏仁、桐油等。植物性中毒多数没有特效疗法,对一些能引起死亡的严重中毒,尽早排除毒物对中毒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本文资料显示食物中毒发生无明显的周期性,但有明显季节性,夏秋季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点季节。重点做好肉类食品和其他易腐食品的监督监测,做好有关宣传,避免和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城镇食物中毒的发生明显高于农村,城镇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和加强农村化学毒物农药鼠药的管理是防控重点。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多,加强机构自设食堂的卫生管理是降低食物中毒的关键环节,必须加大卫生监督与卫生监测力度[4]。同时饭店小吃、食品摊贩的卫生状况不容忽视,应加强卫生宣传与管理,把防止污染作为预防食物中毒的重点,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微生物危害,控制容易被污染的关键环节,促进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14938-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2]王世杰,杨杰,谌志强,等.1994~2003年我国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3):180-182.
[3]孟超赫.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注释:微生物学部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65-374.
[4]周萍,罗令涛,黄坚.深圳市2002~2004年集体性食物中毒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5,5(4):86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