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丽明(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269-02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急性哮喘发作分轻、中、重。病情恶化通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生,偶尔也可在数分中迅速恶化。对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不及时,可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死亡。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15例,通过对小儿的精心的护理,收到较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15例,年龄4岁以下5例,5~8岁6例,9~12岁4例。临床症状均有咳嗽、气短、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喘鸣音。病人入院后均应用了氨茶碱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24小时后肺部听诊喘鸣音消失,无呼吸困难。
2护理措施
2.1吸氧疗法立即给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吸入,吸氧前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婴幼儿用吸痰器吸除呼吸道分泌物,儿童可嘱其咳嗽,排痰后再给予吸氧。
2.2维持呼吸道通畅,缓解呼吸困难协助患儿取坐位或半坐位,以利肺部扩张,改善呼吸困难。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合并感染时给予抗生素,及时评价效果和副作用;给予雾化吸入、胸部叩击、震颤等措施,以稀释气道分泌物并促其排出,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行体位引流;痰多而无力咳出者,及时吸出痰液,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宜给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氧浓度以40%为宜,定时进行血气分析,及时调整氧流量,维持PaO29.3~12.0kPa(70~90mmHg),若吸入氧浓度超过40%,青紫仍无改善,PCO2≥8.6kPa(65mmHg)时,及时给予机械辅助呼吸。
2.3建立两个静脉通路,一条静脉通路用于一般药物输入,另一条静脉通路用于哮喘特效药物的输入。
2.3.1抗炎药、平喘药和糖皮质激素准确无误地输入。小儿支气管哮喘主要诱因为感染、抗菌、抗病毒药物是主要的抗炎药。平喘药氨茶碱不仅可解除支气管痉挛,还有抗炎,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脱颗粒以及刺激儿茶酚胺释放等作用。小儿剂量为每欠4~5mg/kg,糖皮质激素为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应早期、较大剂量应用。
2.3.2纠正酸中毒、补液。哮喘发作时,患儿出汗多,张口呼吸,从呼吸道丢失水份多,氨茶碱等强心利尿药使尿量相对增加等因素,使患儿体内水份大量丢失。此时患儿摄入水份,食物不足,造成脱水。在补液同时注意输液速度以免加重心脏的负荷。
2.4哮喘发作时,护士应细心守护并安抚患儿,保证患儿安全,保持患儿安静,使其身心放松,减少氧和能量消耗,减轻缺氧症状。鼓励其将不适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尽量满足患儿的合理要求。
2.5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呼吸困难,确保喘乐宁雾化液的吸入。吸药时患儿最好采取坐位,半卧位或抱起。雾化器的药杯应垂直才能喷出药雾,哭闹剧烈的患儿用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镇静后再吸入。
2.6促进排痰。用超声雾化吸入生理盐水5ml,靡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每隔4h可重复吸入,有稀释药液,湿化气道,消炎的作用。超雾后拍背鼓励咳嗽排痰,不能咯出的可用吸痰器经口、鼻腔吸出。
2.7监测生命体征,记录出入液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神志及精神状态,患儿表现为烦躁、恐惧、不安若表现为嗜睡、意识不清,不能讲话则表现病情危重,用心电监测仪监测呼吸心跳的频率和节律,防止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发作。
2.8饮食护理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降低分泌物的黏稠度,防止痰栓形成。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
2.9药物毒副作用的观察护理,氨茶碱的中毒量与治疗量接近,观察患儿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心悸、心律失常,烦躁不安甚至惊厥。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做好中毒抢救准备,根据血药浓度调节药量。
3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应贯穿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与家长沟通讲解有关的哮喘知识及用药情况。在急性发作期可让家长陪护,使患儿有安全感,也可让哮喘缓解的患儿现身说法,让患儿看到希望,增加信心配合治疗。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有直接的影响。避免接触或消除过敏原,掌握哮喘发作的家庭护理,哮喘患儿常会反复发病或者急性发作,给家长造成焦虑恐惧心理,所以应耐心向家长介绍疾病知识、发病先兆及家庭护理知识,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患儿发作前常会有黏膜过敏现象,如鼻、眼睑痒,流泪、打喷嚏、干咳等症状,哮喘发作时家长要镇静,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避免加重患儿的不良情绪,使其身心放松。教会家长掌握适当的处理方法,选用长期预防与快速缓解的药物,及时就医,以控制哮喘严重发作。教会家长掌握吸入剂的正确使用方法,严格掌握剂量、用法、适应证和禁忌证,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哮喘患儿须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切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0-59.
[2]董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指导.现代医药卫生,2004,7(2):78.
[3]杨贵荣,张宏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天津护理,2004,1:99.
[4]任少华.儿童重症哮喘的治疗进展.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2,29(4):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