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名(新疆新源县中医医院835800)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159-02
抗菌药物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大类药物,在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特别是细菌耐药性的增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
1997年,美国学者皮特•布鲁克史密斯在《未来的灾难-瘟疫复活与人类生存》一书中写道:疫苗、抗生素以及近年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一种我们几乎不受疾病影响的假象。然而,几乎与此同时,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型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
目前,全球已有17亿人感染了结核杆菌,约有2000万结核病病人,现在每年新增加病例800万,死于结核病的达300万人,高居传染病死亡人数之首。非洲大陆的埃博拉病毒的蔓延;炭疽热、疯牛病、艾滋病、SARS的推波助澜,就连禽流感这个过去仅在家禽内传播的疾病也开始肆虐人类。
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归根结底是人类的免疫系统出现故障,而这种故障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人类发明出来抵御细菌和病毒袭击的抗生素。这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无情报复。近年来,由于人类对于抗生素的滥用,狡猾的细菌开始对人类展开致命的反击。
美国在1982至1992年间死于传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了40%,死于败血症者上升了89%。其主要原因是耐药菌带来的治疗困难。
法国每年大约有900~1000万人次罹患咽炎,其中90%的人在患病期间服用抗生素,而实际上,只有约22.2%的咽炎属于细菌感染,其他均为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根本没有任何作用。此外,医生也常对鼻炎、支气管炎等多为病毒感染的疾病错用抗生素治疗。
英国哮喘病学专家沃特克教授说,在英国、新西兰和北欧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证明,抗生素与引发哮喘有关联。以英国牛津的研究为例,调查结果发现,6个月以下便使用抗生素的幼儿,5岁以后患哮喘的概率是同年龄小孩的3倍。
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和生产大国,人均年消费量为138克左右,而美国为13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病例中,因抗生素滥用引发的病例占近一半,其数量和严重程度排各类药品之首。每年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抗生素造成的占2/3以上。所以,再次提醒全球各国必须重视细菌耐药的问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细菌耐药最为根本的措施。目前“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的自我药疗方式已被很多人接受,但随之而来的是不合理的用药现象,这其中包括耐药性菌种数量迅速增加的问题。有人说只要自己不滥用抗生素,耐药菌就不会形成,然而事实远比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要残酷的多,即使从来没有使用抗生素的人,同样也有可能被“超级细菌”的侵袭而无法逃脱厄运。所以我们说,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
要改变抗菌药物滥用的现状,必须改变使用抗菌药物的误区,第一个误区消费容易将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药。实际上炎症在医学上是指机体对各种损伤因子刺激的一种防御的反应,它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等,这些刺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即便是感染性的炎症,也需要分门别类对待,因为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于病毒引起的炎症是无效的。第二个误区是错误理解抗生素,夸大它的作用。抗生素它是一种治疗疾病的药物,但是很多人却错误地理解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事实上,在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抗生素仅仅是针对引起感染性疾病的致病菌而发生作用,是通过杀灭或者是抑制致病菌的作用而达到治疗效果,利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不但没有作用,相反长期使用会使细菌耐药,或引起其他的一些新的伤害。第三个误区是过度使用抗生素。很多人认为使用抗生素种类越多越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实际上在临床治疗当中,一般来说,医生是不提倡没有目的的联合使用抗生素,这是因为联合用药不仅不能增加疗效,还可能增加一些毒副作用,所以能够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对不使用两种。此外,很多人认为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等等,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事实上对于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已经明确了致病性的感染性疾病,最好使用针对性更强的窄谱抗生素。第四个误区是随意使用抗生素。医生为患者制定合适的用药流程,在使用过程当中,如果出现暂时疗效不好,首先应该考虑用药时间不足,以及全身免疫功能状态出了问题等等,如果频繁换药,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的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抗生素是双刃剑,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应坚持“四不”原则。首先不随意买药;第二不自行选药,抗生素需对症才能有效;第三不任意服药;第四不要随意停药,一旦使用抗生素治疗,就要按时按量服药,以维持药物在身体内的有效浓度。
就全球范围而言,细菌耐药给人类带来的威胁是硬生生的事实,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以前住院患者才会感染的细菌现在发现在门诊患者身上并不少见。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是社会问题,跟自己关系不大。其实不然。耐药是细菌自然突变的结果。不合理用药会筛选出体内的耐药菌。曾有报道,一个年轻人每天中午在食堂吃饭,但他总觉得食堂的饭不干净,于是每次饭后吃2粒抗菌药,后来因为感染需要治疗时,发现他体内的细菌已对所有的抗菌药耐药,他因无药可治死去。这就是长期筛选的结果:他体内的敏感菌都被平时服用的抗菌药杀死了,剩下的是可以逃过各种抗菌药杀伤的耐药菌,这些细菌就可以“无法无天”地繁殖,最后引起致命性的感染。耐药菌会通过环境播散。有位女性患者在治疗尿路感染时,发现尿中培养出来的细菌已经对多种抗菌药耐药,她很不理解:自己是第一次感染啊,怎么会出现耐药细菌?原因很简单,尿路感染一般是上行感染,是由环境或肠道寄殖的大肠埃希菌导致的,也就是在引起尿路感染前细菌已经耐药了。这也说明整个自然环境中细菌耐药性的上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很大。耐药不仅仅是社会问题,每个人的用药行为都与耐药的产生息息相关,也都得承受耐药所导致的后果。所以,合理使用抗菌药,人人有责。使用抗菌药一定要做到对症和规范,这里的“对症”是指针对病原菌。用药过程中,主动避免剂量太小、疗程不足、用用停停、随意换药等等促进细菌耐药性的不合理行为。也就是,“不该用的时候不用,该用的时候要用好”。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给后代“留条生路”。
无论医生还是患者在抗生素的使用上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把保护自身健康上升为一种信念,把正确使用抗生素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按照“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患者、病原与药物情况,针对细菌性感染制定性价比高的用药方案,以提高感染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否则,等待我们的将真是“无药可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