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配合董氏奇穴在腰三横突综合症的临床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浮针配合董氏奇穴在腰三横突综合症的临床运用

刘峰

湖南省长沙市按摩骨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浮针配合董氏奇穴在腰三横突综合征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腰三横突综合征需治疗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予以浮针配合董氏奇穴,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各42例,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体征评分、腰部活动程度改善、临床疗效、MPQ和VAS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腰部前屈、后仰、左侧屈、右侧屈活动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MPQ疼痛评分中选词阳性项目、PRI感觉分、PRI情感分、PRI总分、PPI评分和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配合董氏奇穴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疗效好,腰部活动程度改善明显,疼痛较轻,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浮针;董氏奇穴;腰三横突综合征;常规针刺治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属于临床较常见的骨伤科疾病,高发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由多种诱因损伤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组织而致病,临床特征为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明显,大多以慢性腰痛为主要临床表现[1]。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较多,我院长期研究使用浮针配合董氏奇穴进行治疗,现与常规针刺治疗对比,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84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男34例,女8例,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35±14)岁,病程1-11个月,平均病程(6±5)个月;对照组患者男32例,女10例,年龄19-46岁,平均年龄(33±13)岁,病程2-12个月,平均病程(7±4)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且符合西医临床X线、CT、MRI等辅助检查,无心、脑血管疾病史及其他器质性病变,具有一定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本人及家属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取穴:委中、肾俞、大肠俞、气海俞等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痛点处及周围阿是穴。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取俯卧位,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常规消毒,进针,分别于痛侧第三腰椎骼棘肌外缘斜刺至横突末,或向下到横突端,得气后稍行提插捻转,待患者局部感酸胀麻及有向下肢放散为度。阿是穴进针深度以患者疼痛位置而定。肾俞穴针刺时需采用补法,配穴取委中,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20-30min,每10分钟行针一次,1次/d,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6天,疗程间需间隔休息一天。观察组予以浮针搭配董氏奇穴治疗,取侧卧位,痛处朝上,使用0.38mm*40mm毫针贴骨进针,得气后平补平泻约2min,嘱患者留针期间做腰部肌肉靠拢腰椎动作,每次留针30min,,两次间隔15min;再沿腰椎缘寻找肌肉条索和压痛点,确定进针点,标记,使用一次性浮针与皮肤成15°-20°进针快速刺入皮下,平刺入痛点,进针深度约25-30厘米,以进针点为中心支点,持针座左右摇摆针体行浮式扫散约200次,时间2min,待痛点消失或疼痛明显缓解后抽针,留置软管,24h拔管。

1.3疗效分析

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体征评分、腰部活动程度改善、临床疗效、MPQ[3,4]和VAS疼痛评分。腰部活动包括前屈、后仰、左侧屈和右侧屈活动程度;临床疗效包括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其中腰痛感彻底消失,第三腰椎横突处无压痛,方向活动程度不受限为治愈,腰痛基本消失,压痛不明显,功能基本恢复为显效,腰痛有所缓解,仍有轻度压痛,活动仍一定程度受限,劳累后不适感为好转,症状及体征无好转迹象,或病情持续加重为无效,愈显率=(治愈+显效)*10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100%。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组间计量资料结果用±s,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结果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临床体征评分、腰部活动程度改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临床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腰部前屈、后仰、左侧屈、右侧屈活动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MPQ和VAS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MPQ疼痛评分中选词阳性项目、PRI感觉分、PRI情感分、PRI总分、PPI评分和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属于骨伤科常见疾病,多种原因损伤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组织而致病,临床以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明显为主要特征。浮针能够作为董氏针法的妙用,引气直达病所,修复病位。董氏针灸采用动气针法,可以加强浮针疗法的刺激作用[5]。浮针在背部皮下疏松结缔层进行操作,有效避免伤及脏器的危险,安全有效。两种针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标本兼治,对即刻效应和远期疗效均具有明显效果。从上述结果可见,观察组在各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综上所述,浮针配合董氏奇穴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疗效好,腰部活动程度改善明显,疼痛较轻,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林龙,钱雯,陈美燕.手法为主综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J].实用医技杂志,2008,22(15):2963-2964.

[2]麦超常,陈莹,王升旭.电针夹脊穴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局部压痛影响的临床研究[J].颈腰痛杂志,2013,34(4):330-332.

[3]王秀艳.松解针刺加悬灸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3,3(6):628-629.

[4]张素玲,王舰.董氏奇穴刺络拔罐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J].中国针灸,2010,30(5):358-359.

[5]陈华远,何永昌.齐刺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