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沐洁

—以采石“跳和合”进入高校选修课为例

沐洁马鞍山市雨山区文化馆

摘要:本文首先对采石“跳和合”做了简单介绍,并分析其应有价值,然后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选修课开发的现实意义,最后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石“跳和合”在高校传承的策略。

关键词:采石“跳和合”;非物质文化;选修课

一、采石“跳和合”

“跳和合”舞属于傩舞一类范畴,以祈福驱邪、娱乐大众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民间舞蹈,其特征是情节简单,动作轻松活泼,玲珑剔透,热情可爱,憨态可掬,兴味十足,充满稚气童趣,让人看了忍俊不止。和合是民间传说中象征男女情爱的神童,具有和谐和好之意。也有民间传说是象征兴旺财神的神童。在我国其它地方也有“跳和合”的民间民俗舞蹈,据说,唯有采石“跳和合”民间民俗舞蹈是发源之地。“跳和合”舞一般在节假日以及农历财神会、虎神会、城隍庙会以及清明节以前表演,“跳和合”大多数是双人舞出现,少数也有独、群舞在各种场合表演。

“跳和合”舞流传在采石地区的一种民间民俗舞蹈,形成了当地的一种带有秧歌风格的欢庆活动,其文化内涵丰富,文化价值也是十分珍贵的,凸显出劳动人民追求美好,向往太平,乞求吉祥,渴望幸福美满的一种思想理念,具有很大的价值。首先,采石“跳和合”拥有悠久的历史。“跳和合”舞起源于唐朝中叶,受当时傩舞的影响,最后自成一家,情节简单,节奏欢快,动作活泼,憨态可掬。其次,采石“跳和合”舞是江南民间舞的一种。江南民间舞由于其特点比较阴柔,缺乏比较明快的节奏和强有力的动作特征,“跳和合”恰好弥补了这些不足,一经问世,便为人称道,广为流传。再次,采石“跳和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采石“跳和合”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其影响波及芜湖、南京及皖南一代,在苏皖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最后,采石“跳和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承担着宣传、传承、普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采石“跳和合”在2008年,被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录入。2009年,安徽省雨山区文体局组织50余名民间舞蹈爱好者进行采石“跳和合”培训,并将其排成节目,以达到传承、普及采石“跳和合”的目的。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选修课开发的现实意义

(一)非遗保护传承的需要

201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自此,无论是国家还是民众都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通过教育的方式来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持续传承下去,是一个较有效的方式。高校,是传播文化张红中的场所,肩负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在高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选修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由专业教师指导,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限度传授给群众,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益队伍。

(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

高校自教学改革以来,发展至今,已到了一个瓶颈期,高校继续创新具有特色的教学课程,为高校的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选修课程在高校开设,将会凸显出高校的办学特色,也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声誉,加强高校的品牌效应。

(三)课程内容丰富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学年制与学分制双管理,其中,必修课主要学生专业性的科目,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特点,选修课则是必修课的延续,虽然是学生自主选择,但所设置的课程大多与必修课相关,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虽然有些高校开设尝试着开设一些更具趣味性、更加适应学生综合发展的课程,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丰富选修课课程仍然任重道远。我国作为具有5000年历史的国家,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在高校选修课开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既能丰富高校选修课课程内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石“跳和合”在高校传承的策略

我国高校选修课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开展的并不乐观,尤其是当代的年轻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接受度并不高,很多都不了解。例如,在我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中,知道采石“跳和合”这一民间舞蹈的学生寥寥无几,甚至是音乐艺术班的学生,都不是很了解,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年青一代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已经面临了危机,传承像采石“跳和合”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迫在眉睫。

以采石“跳和合”为例,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的策略。首先,在高校聘请采石“跳和合”民间艺人,提高高校开始采石“跳和合”选修课程的师资力量,以兼职的形式,通过这些丰富经验的民间艺人对学生言传身教,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宣传采石“跳和合”的目的。其次,将采石“跳和合”地位文化特色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相融合,同时,设立艺术公共教育课程实践基地,高校具备采石“跳和合”民间艺术文化节,使采石“跳和合”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在选修课程中可以得到学生的认可,也可以在其他课程、活动等方面也得到学习。再次,将高校非物质为文化遗产课程与当地旅游相结合,高校可以与当地的旅行社、旅游文化协会等合作,高校学生通过自愿者的形式,参与采石“跳和合”的宣传、普及、传承活动。

参考文献

[1]包文婷.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高职院校选修课开发研究[J].文教资料,2017,(22):36-37.

[2]谭瑜,谭志松.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与发展——以湖北长阳土家族“巴山舞”为例[J].三峡论坛,2009,(11):49-56.

[3]晨小柏,谭玉林,柴征.马鞍山地方舞蹈文化研究——以采石“跳和合”为例[J].艺术科技,2014,(7):33-36.

[4]杨燕妙.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职院校的传承研究——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舟山渔歌”课程为例[J].教师,2014,(3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