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建设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建设探讨

陈懿韦邦燕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于1973年在贵州省率先创办,是贵州省医学影像技术教育的先驱,在本专业最为重要的核心课程《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课程建设中做了许多尝试,在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等方面有许多值得分享的经验,现就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做如下剖析。

关键词:课程建设;改革;标准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是各级医院的影像科(放射科),是从事影像检查技术的技师(士),是具体操作各种影像成像设备根据临床意图对患者进行正确检查,为临床医生提供清晰的,优质的影像学图片,帮助诊断,辅助治疗的工作者。《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正是教授学生正确操作各型成像设备(X线机、CT、MRI、B超等)为患者提供技术检查的课程。其在本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要作用。作为学院“S-ESE”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专业的主导课程,2016年9月,本课程获批贵州省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将在规定的建设期内,积极完善各项硬软设施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探索符合现代医学职业教育理念的特色教学模式,努力将本课程打造成在全省同类专业中具有鲜明示范引领作用的特色课程、精品课程。

一、建设目标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最核心的专业课程,对毕业生的核心技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本课程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建设,遵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设置课程体系,以《系统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等为先导课程,以满足实际临床工作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操作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整合知识模块,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较强实践技能和科学创新能力,适应医学影像检查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能型人才。

二、建设内容及措施

(一)教学团队建设

1、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1)对在职在岗教师进行培养。根据专业发展与建设的要求,在职在岗教师通过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选派到国内外进行专项培训、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网上自学、参加学院内的教研活动、各种讲座学习、岗前培训、“老带新、一帮一”、教师技能竞赛、测试和展演等形式,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理论实践教学质量。

2)加强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对被确定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人员,优先、定期派出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交流和进修培训,使他们脱颖而出,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内教学和科研水平有较大提高,具备较强的专业课程开发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引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继续鼓励中青年教师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为中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使教师系列人员获取医学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相关技能证书或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在“S-ESE”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下,加强与行业企业的高度融合,每学期选派专业教师进入临床一线顶岗实践并选聘行业技术骨干、能手到学院承担兼职教师,实行医师—教师“双岗互轮”。通过这一途径,使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同时,也给行业增强了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通过选聘行业的专家、能手作为兼职教师。目前在行业聘请了十余名专家、能手承担了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以及顶岗实习的兼职教师。今后要在此基础上与行业进行深度合作,加大从省内外、国内外行业聘请行业专家、能手担任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的力度,使之达到20余名,加强建设、考核评价和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使之成为优秀教学团队。要聘请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和能工巧匠作为我院兼职教授、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促进专职师资水平的提高,同时为我院科研立项、成果鉴定和评奖工作等发挥指导作用。

(二)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以“生产性、仿真性、共享性、开放性”为标准,对现有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真正做到学习内容与职业岗位(群)的一致性和专业基础实训与顶岗实习的衔接性。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发展、就业方向、岗位技能的具体要求,通过示范性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拟调整、改造原有教学场地,更新部分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增建5个模拟和仿真实训室,使校内实训室能同时满足多个教学班的正常教学,基本形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通过示范性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逐步实现“校内实训与职业要求一致、校内技能考核与行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校内基地生产化”的建设目标,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一个融教学、实训、考核,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强大多功能实训中心,在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核心技能的同时,为其他学院的师资和行业医学影像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水平提供技术培训的基地。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要以S-ESE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把与西秀区人民医院共建影像科、共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成功经验发扬光大,充分利用行业的需要及其资源,加大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力度和深度,将专业技术实操课程前移到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实现“校外基地教学化”。

(三)教学模式建设

1、院校合作,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临床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据,院、校共同参与教学设计,共建实训室。在校内模拟医院环境和在医院真实环境下进行讲解、演示和训练,使学生在校学习与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实际工作相一致,尤其实践教学项目的选择是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具体项目,均与临床实际工作相一致,使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接轨。

2、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操地点一体化

对本课程每一教学模块,按临床实际工作任务流程设计,将相关知识点穿插在工作步骤中。学生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基础学习和训练,再利用周末或假期到医院进行课间实习,全部课程结束后集中到医院进行顶岗实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预期效果

(一)课程综合教学水平达到省内领先

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医学影像技术学》的教学理念会更加先进,教学定位更加准确,教学效益显著提高。将在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课程改革、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将取得长足发展,综合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社会服务能力、实训条件和顶岗实习管理等方面居于全省乃至全国同等院校的先进水平。

(二)课程建设将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项目实施,使医学影像技术课程建设思路更加清晰,课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更加突出。形成与相关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品牌课程;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通过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系统梳理培养目标,调整能力培养模块,重构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水平相衔接,突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医学影像技术学》形成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和与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在省内同类院校中相同课程的改革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特色鲜明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使特色鲜明的“一条主线、三个项目”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改进和完善。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结合行业、专业特点,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推行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和社会紧密结合的“一条主线、三个项目”实践教学模式,真正确立和推行“双向互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将得到进一步加强,真正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