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罗平县人民医院云南罗平655800
摘要:婴幼儿活泼好动,肢体灵活,所以输液时选择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的较多。但是基于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输液的护理安全上要加强管理,方能保障婴幼儿在输液过程中体征的正常与健康。
关键词:婴幼儿;静脉;输液;护理;管理
1.前言
静脉留置针只需一次穿刺,即可完成反复多次的输液,常规埋针时间可控制在2至3天左右,且操作简单,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减少了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所以对于长时间输液的病人,在临床应用较广。尤其是婴幼儿,好动且无行为控制能力,在输液上,大多选择头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较多。
2.临床资料
2.1一般资料
罗平县人民医院松儿科,在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期,共收治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共61例,年龄从30d~1周岁的患儿7例,1周岁~2周岁幼儿39例,3周岁~6周岁儿童15例(如下表1所示)。留置时间超过5d的患者1例。
2.2方法
2.2.1埋针位置选择
浅静脉留置针的选择,使用的是24G静脉留置套管针,相当于4号半的针头大小,使用无菌输液贴进行头皮固定。埋针位置选择耳后静脉的有3例,前额正中静脉埋针的31例,其他头部浅静脉埋针的27例。
2.2.2埋针操作程序
对婴幼儿头部浅静脉留置针进行埋针操作时,沿静脉向心方向埋针,针与头皮的角度为15°-30°之间,斜面冲上,平行推入静脉血管中,待回血后立即降低针的推进角度,稍持续推进1mm即可,左手中指压住针尖前的血管,并停止推针,食指与拇指扶住套管针,并退出针芯,穿刺完成后,还需要用25u/ml-50u/ml肝素纳生理盐水稀释液1ml-3ml、缓慢推入封管,方完成埋针。
2.2.3观察
由于婴幼儿年龄较小,无表达能力,所以观察埋针后的婴幼儿表现尤为重要,1~24个月婴幼儿在埋针进行固定时可用尼龙套套头,以利于固定穿刺部位的针头。埋针后要及时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是否出现红肿及是否有渗液现象,及时掌握浅静脉留置针的健康安全使用。
3.结果
通过对埋针穿刺部位观察,留置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埋针时间也逐渐增加,不同年龄段的穿刺血管与留置时间关系如下表3所示:
通过上表所示,出生30天至1周岁的幼儿,需要埋针的患儿数量为6例,埋针超过2天的就有6例患儿,而超过2天以上的患儿也有一例;患儿年龄在2-4周岁的埋针人数最多,占的比例最大,埋针人数在2天以内的有27例,其中包括一次多瓶液体注射患儿;而埋针超过2天小于7天的患儿有9例,其中3例由于幼儿活动抓挠引起液体外渗现象;5~6周岁的患儿埋针人数为15人,小于2天的为10人,另有5人超过2天。通过上述数据,探寻规律,年龄段在2~4周岁的幼儿埋针人数最多,且随着年龄的增大,留置时间也逐渐增加。
4.讨论
临床护理通过对上述埋针情况在不同年龄段呈现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综合患儿年龄特点,对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4.1风险评估
4.1.1血管堵塞
婴幼儿由于年龄小,浅静脉留置针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血管堵塞,就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埋针并发症,虽然在患儿中没有发生堵塞的情况,但是不能不预防。堵塞原因,大多是由于血液回流或者是留置针在血管中,对管腔造成伤害,引起血栓而形成堵塞;或者是由于婴幼儿的活动受限,因恐惧、哭闹等原因引起血管内的压力过大,血液回流,导致封管正压堵塞;或者是婴幼儿肢体受压血流不畅引起堵塞。一旦发生血管堵塞现象,针刺部位容易红肿,有液体渗出,且组织内部血液渗透现象严重,严重者还能够引起局部感染。
4.1.2脱管
婴幼儿无自控能力,对埋针管或者是滴管进行拽动或者玩耍,都可引起脱管现象的发生。尤其是婴幼儿的活动量过大时,肢体的摩擦拖拽等现象,引起脱管。埋针处对皮肤的刺激,及敷贴处由于汗渍松动或脱落,都易使婴幼儿下意识进行抓挠,这也是脱管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
4.1.3局部渗漏
通过对临床61例病患儿的观察发现,有一例浅静脉留置针出现,主要引起原因有埋针处受压、外力等原因造成;套管埋入过浅,也容易引起渗漏现象;或者是消毒不净,消毒液未干,即进行反复穿刺,使血管内壁受损,引起局部水肿或渗漏;留置针过深或者是敷料过久针头移位等,均可引起局部渗漏现象。
4.1.4静脉炎
静脉炎是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引起的最为严重的一种血液感染性疾病。在本次调查中,有一例出现静脉炎现象,占埋针婴幼儿总数的1.3%。引起的原因,主要有穿刺点感染,或者是穿刺点红肿未消,消毒不净等原因。出现静脉炎现象时,体表穿刺部位首先发红发痒,随着患儿不断抓挠,症状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重。
4.2安全管理
4.2.1有效宣教
这是促进家长对幼儿看护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对埋针留置部位及婴幼儿的个性特征,综合家长的看护能力,进行个体的有针对性的埋针安全健康宣教。护士在留置针操作前,向家长普及埋针注意事项及护理方法。责任护士还可以根据家长护理能力及技术,宣教护理知识;如留置针在额头处的,患儿在睡眠时应当固定婴幼儿上肢,避免熟睡中针头刺激使婴幼儿条件反射用手抓挠,引起患处感染。
4.2.2妥善固定
在埋针的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要严格进行消毒,避免细菌感染引起静脉炎。对于无法固定手脚的婴幼儿,可以对针头妥善固定,采取网状绷带对头部进行缠绕固定,以防抓挠。在固定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松紧度,过紧容易引起血液堵塞或回流,静脉内部血压升高,渗漏或红肿。夏季气温高时,皮肤代谢速度加快,患儿出汗易滋生细菌,非常容易引起局部的感染,及静脉炎,所以在埋针时必须要观察细致,避免穿刺部位潮湿或敷贴松脱,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4.2.3提高护士对风险防范意识
做为护理的重要人员,护士要勤于观察,对埋针患儿要及时认真查看穿刺部位,对于引起穿刺部位不妥的睡姿,要及时进行纠正,尤其是婴幼儿,要防止埋针处受到挤压,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拔管,以保证患儿的健康安全。
4.2.4规范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时间以3d为宜,对于超过5d的,静脉炎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其他,所以套管针留置时间夏季最好不要超过3d,冬季最多不超5d,以减少脉管炎及其他病症的发生率,确保患儿的健康安全。
5.结束语
浅静脉留置针,能够减少患儿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由此在儿科的静脉滴注中应用较广,并且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婴幼儿由于自控力弱,活泼好动,自我意识正在形成阶段,认知能力低,不具备合作性,所以增加了护理的难度,为减少患儿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加强对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安全管理进行研究与分析。
参考文献:
[1]王玉芳.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01)
[2]高秋杰.浅谈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伤残医学.2010(02)
[3]李翠花.静脉留置针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