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下八庙镇卫生院四川巴中636088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血瘀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3年7月-2015年7月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疾病包括心悸、腹痛、头痛、胃痛,均给予活血化瘀治疗,另外70例为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52例,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64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疾病的治疗中,活血化瘀的中药更广泛的使用在临床中,疗效更为突出,值得推广。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医内科;临床应用
瘀血是一种病理产物,是由体内血液淤积形成的,包括离经之血以及血行不畅而停滞于脏腑和血脉中的血液。淤血既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能够治病的“死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某些脏腑或组织,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医内科以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学说为指导,反映了辨证论治的特点[1]。活血化瘀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法则之一,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中医内科的应用也较为广泛。中医认为瘀血的形成,是由于血液运行不畅或血离经脉而淤积的因素导致。血出致瘀,各种外伤致使脉管破损而出血,其他如脾不统血,肝不藏血也会导致出血;气滞血瘀,情志郁结,气机不畅或痰饮滞留体内,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瘀血。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患者和临床医生的关注。活血化瘀法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当一些病理代谢产物对一些人体造成损伤时,不仅可以形成瘀血,也能够无具体的形式存在而聚集到机体中阻碍气血的运行。中医认为血瘀阻血疗法,不仅可以为有形的血瘀取得明显的效果,同时对于无形的血瘀也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中医药对大多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影响。这部分通常是由于患者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对单一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西医治疗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相关资料
1.1资料与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男患者为36例,女患者为34例,年龄在20-6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7岁左右。在入院后全部的患者都经过实验室检查,此外结合中医辨证确定符合进行活血化瘀的治愈方式,疾病具体类型为:14例腹痛,13例胃脘痛,15例心悸,10例头痛与18例胸痹。同时选择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为37例,女性患者为33例,患者年龄在22-67岁之间,平均患者年龄48岁左右,疾病的具体类型为:14例胃脘痛,14例心悸,15例腹痛,12例头痛与15例胸痹。两组在性别,年龄与疾病的类型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比较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包括吸氧、抗生素治疗。实验组给予活血化瘀治疗,治疗方法如下:因为气滞血瘀患者具有痛无定处与疼痛全身游走的临床特点。所以,应该给予理气活血法来达到调理血气运行的目的。临床特征血瘀患者手足不温,遇寒更甚,因此,应该给予温经活血的方法来帮助血液运行的畅通。对于出现热像过重与口干舌红的患者应该给予清热活血法进行治疗,来达到血气顺畅运行的目的。对于因为肾阳虚导致的血瘀患者应该进行补肾活血法,来推动体内阳气,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全身。
1.3疗效评价标准
经临床疗效治疗后可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个等级。治愈:治疗后,患者疼痛完全消失,无其他不适,无复发,时间短;显效: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消失,偶尔有轻微的疼痛感;有效: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有改善的迹象,但疼痛或其他不适,且易复发;无效:治疗后疼痛未出现改善迹象的患者更差或其他不适。把治愈,有效和有效的加和作为总有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该实验研究取得的数据来分析,采用χ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代表。
2结果
对照组经过治疗后,治愈了11例,显效为19例,有效为22例,总有效为52例。实验组经过治疗后,治愈了15例,显效为29例,有效为20例,总有效为64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其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如见表1。
3讨论
血瘀不仅是一种病理变化的产物,而且可以作为一种病邪,在某些器官中,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瘀血的常随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病症。但所有的瘀阻,都具有疼痛,肿块,以及肌肤甲错,舌色紫暗或瘀斑,脉细涩等特征。但凡具有上述特征的患者,都可以采用治血化瘀法来治疗。随着中医治疗的不断延伸,这种治疗方法受到越来越多数患者的认可,血液循环的方法,常见的中医治疗原则,有助静脉通畅,化瘀散结的功效。血液循环法有两面性,我们应该辩证使用。其不仅有病邪的一面,也有损阴的一面。因此,临床应用要注意其两面性。出血可以用来清理,但尽量避免使用破瘀的峻剂。该配伍方面,可用于出血的药物,较低的出血不能使用沉降类药,大多输入血瘀阻性。所以表证未解的患者,应该先进行解表,或者在解表的同时进行化瘀。活血化瘀的药大多数能够坠胎出血,所以孕妇应避免使用。现代中医认为,血瘀是机体损伤的病理产物,如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引起血液和脏器的血瘀,则会引起头痛、痛经等症状出现。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在临床工作中血液循环已不仅在骨伤中广泛应用,临床疗效可在治疗妇科疾病中实现,也可以在中医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治疗、诊断的具体情况,如:患者气虚为主要治疗原则,对瘀血所致的寒邪应该温阳散寒为主要治疗原则,从而保证了临床治疗效果。应注重活血化瘀的治疗,因为药物活血化瘀的功效是猛烈的,虚弱的病人如果过量使用会有受伤的风险。因此,使用此种方法促进血液循环降低伤害的程度。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怀孕的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52例。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64例。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活血化瘀中药治疗中医治疗的疗效明显。
总之,活血化瘀法在中医治疗临床应用中更为广泛,可以针对疾病的治疗,但应注意药物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章永红,章迅,叶丽红,等.活血化瘀常用配伍及其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4):305-306.
[2]黄贵芝,段俊国,邓亚平,等.活血化瘀法及其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5,15(2):122-123.
[3]苏保江.活血化瘀法则在中医内科临床的应用[J].中医学报,2012,27(5):62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