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介入导丝在C臂机引导下纠正PICC导管异位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3

应用介入导丝在C臂机引导下纠正PICC导管异位的临床应用

伍桂容余清曾令渝黄丽娟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介入导丝在C臂机引导下纠正PICC导管异位的可行性。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9月在我科置管出现导管异位的21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调整异位,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10月-2015年6月在介入室C臂机下行PICC置管的出现导管异位的25例患者,应用介入导丝在C臂机引导下调整异位,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的复位成功率。结果两组复位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操作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介入导丝在C臂机引导下纠正导管异位,可提高导管复位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PICC;C臂机;介入导丝;复位;定位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ofinterventionalguidewireintheCarmmachineguidedbycorrectingthefeasibilityofPICCcatheterheterotopia.MethodsinJanuary2014-September2014inourdepartmentofinsertioncatheterheterotopia21patients,adjusttheconventionalmethodsofectopic,settothecontrolgroup;WillbeinOctober2014-June2015inthedownlinkofPICCcatheterinterventionroomCarmmachinecatheterheterotopia25patients,applicationofinterventionalgodetadjustmentectopicunderCarmmachineguide,setasobservationgroup,observedtwogroupsofresetsuccessrate.Resultstwogroupsofreductionrat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1);Observationgroupoperationtime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controlgroup(P<0.01),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ConclusionapplicationofinterventionalguidewireintheCarmmachineguidedbycorrectcatheterheterotopia,canimprovethesuccessrateofcatheterreset,shortentheoperationtime,improvepatientsatisfaction,isworthpopularizinginclinical.

【keywords】PICC;c-armx-ray;Interventiongodet;reset;positioning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操作简便、使用安全、便于长期留置等优势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认可,其置管是否成功,应在置管结束后到放射科进行X线下进行定位,确定导管尖端是否位于上腔静脉下1/3段,即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1]。导管尖端异位是PICC置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其发生率高达34.2%[2],导管尖端不在上腔静脉可明显增加PICC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液体渗漏、局部肿胀、疼痛等,也可发生一些特殊的危险,如椎体旁积液、房颤等[3],因此不能输注肠外营养液和化疗药物,需进行导管复位操作或更换导管。调整异位导管时因送入过程不可直观,会出现经反复送管、调整送管方法、调整患者体位等方法后导管仍然不能正常到位,增加了患者和操作者负担,探讨一种直观、科学的、保证导管有效复位的方法势在必行。我科在2014年10月~2015年6月在C臂机引导下用介入导丝进行PICC导管复位2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科2014年1月-2014年9月的进行PICC置管出现导管异位的患者21例,设为对照组;2014年10月-2015年6月在介入室C臂机下置管出现导管异位的25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16~75(51.43±13.13)岁。其中肺癌30例,乳腺癌8例,食管癌3例,妇科肿瘤3例,其他2例,两组年龄、性别、血管情况及导管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两组患者纳入标准:意识清楚,能主动配合整个操作过程;排除标准:有PICC穿刺禁忌证者;患者穿刺部位有静脉炎;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不在正常值范围者[4]。

1.2仪器与方法

1.2.1仪器

用于介入治疗的C臂机。

1.2.2置管方法

1.2.2.1置管材料:两组导管均采用4Fr巴德三相瓣膜单腔导管。

1.2.2.2置管方法:操作均由两名经过培训的专业护理人员完成,C臂机操作由介入室一名专业技师完成。如需在C臂机引导下进行复位操作,由穿刺的护理人员进行。

对照组在病区置管室按常规操作进行后至放射科行正位胸片定位,如果定位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以外,则为导管异位,病人返回病区,重新消毒,建立无菌区,进行导管位置调整,最后再次拍片定位。操作方法参照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travenousNursesSociety,INS)有关PICC的操作规则[5]和PICC操作程序[6]。穿刺成功后撤出导丝,用无菌透明贴膜妥善固定后。

观察组在介入室C臂机上进行穿刺,操作步骤同对照组。穿刺送管到达预测长度后,暂不撤出导丝,观察穿刺点无渗血后,应用C臂机定位,定位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穿刺成功,则撤出导丝,妥善固定导管,无菌透明贴膜固定;如果定位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以外,进入颈内静脉等其他血管或心脏其他部位[7],则为导管异位。观察导管异位的位置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调整,如遇有反复送管(三次及以上)不到位的病人则采取在C臂机监控下送入介入导丝进行复位。

使用C臂机监控下送入介入导丝进行复位的方法:助手打开数字血管造影系统的显示屏。脚踏操作按钮置于操作者身边,利于操作、观察导管及介入导丝的位置。在C臂机引导下,将PICC导管头端回撤致锁骨下静脉入口处,用生理盐水冲洗介入导丝管腔,右手撤出原导管导丝,将介入导丝沿PICC导管外口置入,缓慢送入上腔静脉下1/3处,持PICC导管每次1cm匀速送至所测量的长度,撤出导丝,连接减压器,用无菌盐水注射器抽回血,肝素盐水注射器接正压接头封管,施乐扣透明贴膜固定导管。如遇导丝送入三次仍受阻时,可静脉推注5ml造影剂,观察血管情况,判断血管的走向及条件后,再次调整介入导丝方向送入上腔静脉下1/3处。

判断复位成功的标准:对照组进行复位操作后,再次进行X线拍片定位,显示PICC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为复位成功;观察组应用介入导丝进行复位操作后,C臂机显示PICC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者,为复位成功。

1.3统计学处理

把所有资料输入SPSS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

2结果(表1.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复位成功率比较,P<0.01,有显著意义;两组复位操作时间比较,观察组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P=0,有显著意义。

表1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

3讨论

PICC导管异位是指置管后拍摄胸片时导管头端不在上腔静脉,而进入颈内静脉等其他血管或心脏其他部位[7]。在实际操作中,因患者血管的差异性,存在血管瓣膜或分叉的解剖变异,可导致导管抵住瓣膜或分叉处或进入其他血管内而不能到位”[8]。对照组进行复位是在操作结束后行X拍片,待X线摄片定位后方可知导管异位,需进行复位,一旦异位均需患者回病室后由操作者进行正位。由于异位的导管是弧形走向,因此在X片上只能测出大致的长度,正位后有待进一步摄片证实导管是否入上腔静脉。同时,传统X线定位时临床通常撤导丝粘贴贴膜后再行胸部X线摄片明确导管位置。因为带导丝拍片,确定位置正常后予以撤导丝的方式不仅会增加操作时间、操作步骤,更增加了感染风险,同时硬的导丝在患者移动过程中也可能会损伤血管内膜,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危险。X片定位后因导管异位需正位者,由于导丝已撤出,导管失去了导丝的支撑,重新送管存在着导管较软、在送管过程中易发生弯曲、盘旋、折叠,而致复位不成功。另一种做法是撤出导丝后,但暂时保留原导丝,待病人进行X线定位后,如有导管异位,再在严格无菌操作下重新送入导丝进行正位。此种方法虽然避免了送管费力,但除了容易造成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外,因原导管内导丝为直头,不利于调整送管方向,且送导管过程无法做到可视性操作,部分病人仍可因血管腔的复杂性,存在血管瓣膜或分叉的解剖变异,根据文献或经验通过按压患者颈部、抬高穿刺侧肢体及利用重力法等方法进行调整后,仍会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导管抵住瓣膜或分叉处而不能到位[8]。

在C臂机监控下使用介入导丝进行导管正位,可提高正位的成功率,且方法简单易行。在C臂机引导下,可直观、动态的观察导管的位置,介入导丝是一超滑且具有J型头的导丝,在可视的情况下,可随时根据血管调整方向,同时支撑PICC外套管,增加了送管力度和速度,在不损伤血管壁、静脉瓣的情况下,可以比较容易地将导管引入上腔静脉,获得成功正位,对于个别送管困难者,通过注射少量造影剂可观察血管是否存在变异、压迫等情况,减少反复送管,避免损伤血管内膜,致机械性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的发生。。观察组25例采用此种方法后,均获得复位成功。对照组21例二患者中仅有16例经过调整成功送管到位,另外5例由于血管的原因致导管未送达上腔静脉,留置在锁骨下静脉,化疗一周期后拔管。两组复位成功率比较P<0.01,观察组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在操作时间上,由于观察组在可视下进行复位,明确导管受阻的部位及打折的方向,可及时调整导丝尖端方向,从而引导导管进入上腔静脉,有效缩短了操作时间,并减少了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在C臂机下行PICC置管,置管后可立即定位,确定导管是否到达上腔静脉,一旦出现异位经调整送管不能顺利送达时,应用介入导丝进行复位,其直观、简便、实用,实时指导护士精确操作,做到了穿刺、定位、正位同时进行,有效的提高了复位成功率及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增强了置管者的信心,临床实用性大。

参考文献

[1]石英,李艳华,易建华.PICC导管异位的预防与正位处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2,19(2A):21-23.

[2]DeChiccoR,SeidnerDL,BrunC,eta1.Tippositionoflongtermcentralvenousaccessdevicesusedforparenteralutrition

[J].JPEN,2007,31(2):382.

[3]MitsufuiiN,MatsuoK,KakitaS,eta1.Extravascularcollectionoffluidaroundthevertebraresultingfrommalpositioningofa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inextremelylowbirthweightinfan[J].PerinatMed,2002,30(4):341-344.

[4]张晓菊,陆箴琦,戴宏琴,等.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PICC置入与盲穿置管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42-45.

[5]TrerotolaSO,ThompsonS,ChittamsJ.AnalysisofTipMalpositionandCorrectionin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PacedatBedsidebyaDedicatedNursingTeam[J].JVaseIntervRdaiol,2007,18(4):513-518.

[6]徐伟伟,王向宇.颅脑损伤后长期昏迷患者预后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5):318-320.

[7]赵锐祎,谢彩琴,曹素娟.25例PICC异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4(6):526-528.

[8]蕾蕾,王欣然.周亚娟,等.PICC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的研究与进展[J].现代护理,2006,12(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