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成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成果

雷世鑫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平凉744000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教学实践,在三年制专科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和理论教学中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兴趣激发,体现专业培养的特点和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抽取我校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6个班作为教学改革实验班,另外6个班作为普通对照班,经过最后考核,实验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详细阐述了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希望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起到引导作用。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

Abstract:Thisarticleonteachingpracticethroughinthethree-yearvocationalPathobiologyandimmunologyofexperimentalandtheoreticalimportanceofteachingstudentstotrainandstimulateinterest,reflectingthecharacteristicsofprofessionaltrainingandadapttotheneedsofthedevelopmentofqualityeducation,goodteachingresultsobtained.Icollectedmyschoolofclinicalmedicine20086classesteachingtheexperimentalclassastheothersixclassesasacommoncontrolclasses,afterafinalassessment,theexperimentalclassscoredbetterteachingresults.Thispaperdescribesthespecificmethodsandmeasuresinthehopeofthepathogenbiologyandimmunologyplayaguidingroleinteaching.

Keywords:PathobiologyandImmunology;Teachingreform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和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出台,教学改革强化了专业培养的目标。构成了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的目标培养体系。针对我校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参照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学校的总体部署,结台大家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进行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主要方法

1.改变过去单一“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满堂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进行开放式、讨论式的教学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2.改变过去只重理论而实践教学较薄弱的教学方法,加强了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1]。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台起来。

3.改变过去单纯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的传授方法,联系其它基础学科课程和临床学科中有关课程的知识内容精讲,并展开讨论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的积极性。

4.改变过去单纯以笔试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方法.而采取多种灵活的检测手段,并给学生创造条件,给与补救的机会。

二、实施过程中具体采取如下措施

(一)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调整和改革教学计划,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大纲,使用与专业相配套的教材;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精简涉及内容过深,学科间缺乏沟通,内容上重复或空白的内容[1]。增设了体现专业特色及发展方向,有利于专业思想形成和确立的内容,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压缩课堂讲授时间

开展课堂讨论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适当开展自学、课堂讨论和教师小结,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加强学生对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每次实验课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使其进入实验室后,很快便能进入到操作状态。带教教师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每次实验结束前,利用10分钟时间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出症结并分析解决[2]。

(四)强化与其它有关学科知识的联系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理论性强涉及面广,在讲授或指导学生自行学时,注意与其它学科如病理学、药物学、传染病学和预防医学等的联接。一方面使这门课真正起到基础课的作用.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期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善于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思路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断摸索探讨,形成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课堂教学“三讲”、“三比”、“八结合”的教学方法,即“三讲”就是讲清概念、讲明基本理论、讲透重点和难点。“三比”就是用类比法、对比法、特比法等对学习内容进行比较,使学生易于记忆和掌握相关知识。“八结合”就是讲授内容要与专业特点、相关课程(已有知识)、实验、现代教学手段、临床实践、现代医学新动态、学生自学和创新、教师讲授和课堂评估等相结合。并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应用于课堂教学[3]。

(六)注重指导学生自学。

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我们更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对某些教学内容我们安排让学生自学来完成教学目标。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结合教授内容让学生阅读与学科相关学科的新发现、新信息及相关临床疾病等,并告诉他们一些提要,提供一些线索,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去寻找资料,并写成摘要进行交流学习。灵活多样指导学生自学的教学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通过自学,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创新改进理论教学模式

1.以临床常见疾病模式展开教学。为了使学生学有所用,具有更强的实际工作的能力,教学模式应更趋向临床实践[4],以临床常见疾病模式展开教学。如以临床常见的泌尿生殖道炎症,可以向学生传授淋病奈瑟菌、梅毒螺旋体、疱疹病毒、阴道毛滴虫等病原体。在脉管系统疾病中,向学生传授如鼠疫耶尔森氏菌、布鲁氏菌、汉坦病毒、弓形虫和疟原虫等病原体。

2.以病原生物的流行病学展开教学。大多数病原生物(微生物与寄生虫)隶属流行性或传染性病原体,其感染、传病与流行的方式有许多相同之处,二者理论教学内容能很好地做横向联系,可将两门课程相互渗透与融合,进行相关教学[5]。以媒介传染病作为授课引线,在蚊传疾病中,向学生传授流行性乙脑病毒、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丝虫和疟原虫等病原体;在蝇传疾病中,可以介绍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霍乱弧菌、甲肝病毒、蛔虫、钩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等病原体。以疾病传播方式为授课引线,在经口感染疾病中,可以向学生传授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甲肝病毒、旋毛虫、肝吸虫等病原体。

(八)改变单一理论考核模式,改革为理论、实验及平时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树立科学的考试观,根据不同专业,改革考试模式和方法,加强技能考试的比重。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逐步向职业资格考试模式靠拢。通过课堂、课后作业、不定期的课堂目标教学反馈测验等多种方式测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期中、期末和实验的考试成绩算出学生本门课的成绩,科学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考核基本情况

四、考试成绩分布图

五、教改效果在以下几方面得到了体现。

1.改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发挥了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2.适应了医学生的个性特征,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3.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通过比较,教学效果明显优于过去的传统式教学法。本门课结束时学生的达标率为98%。

[参考文献]

[1]汪正清.张锡林.病原生物学课程建没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6):9.

[2]卿风玲.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改革的实践和体会[J].医学文选,2005,24(1):99—100

[3]潘润存.浅析免疫学课堂教学[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9):1281—1282

[4]罗佳滨、宋汉君.关于佳木斯大学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6):71—73.

[5]马兴铭,赵进昌.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一些看法[J].微生物学通报,2004,(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