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标准改革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基于新课程标准改革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田思琪刘洪颖王巧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4007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走向多样化,当下也对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更全面和更深层次的要求。本文针对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对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后简称《新课标》)中提出的方向为基础,探讨改革后培养语文素养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途径

语文素养作为一个综合概念,以语文能力为核心,要求教师在多方面辅助小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因当下对小学生语文能力要求的提高,《新课标》强调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并且做出方向指示。基于课标要求和语文素养对学生终生发展的巨大作用,结合语文素养本身的内容和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实情,研究教师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语文素养的基本概念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不是一个单一范畴,其中包含了诸多要素: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体现在语文学习和生活运用的各个方面,如阅读、习作、口语表达的能力,语文积累、语文审美、品德情操、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实际践行以及不断自我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语文素养是一种对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必不可缺。

二、新课改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出的要求

改革后的《新课标》在小学语文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对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教育提出了以下要求:“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情感与态度

第一,小学生应该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起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热情,树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念,同时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个体独立性,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在有选择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吸收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智慧的同时,着眼于当代文化生活,尊重文化多样化发展,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祖国的文化软实力而奋进。

(二)知识与能力

第一,知识积累。小学生应该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不断积累文学常识作为基本的知识储备,并依据课标要求掌握课本的相关内容。

第二,语言能力。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表现在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写作能力两个方面,要求小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并且在与人交流时能明确、流畅地表达;在正确工整书写汉字的基础上,能运用常见句型进行书面表达,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第三,阅读能力。依据课标要求,小学生应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能阅读日常书报,利用逐渐培养起来的语感,体会材料主治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第四,信息处理能力。利用基础的语言工具书,在教师带领下逐步具备搜集和处理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

第五,思维能力。在发展其他能力的同时,不断发展思维能力,形成思辨求知的科学思维,学会独立思考,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行为与习惯

小学生应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不断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探究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并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其他学科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一)多重功能

小学语文课程具有教育功能、德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等多重功能,课程安排涉及到小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小学生全方面发展起到指引的作用,其中,小学语文课程核心的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更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二)奠基作用

《新课标》将语文学科放在一个基础学科的位置,也意味着学生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纵观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无疑是处在一个打基础,做准备,铺好路的阶段,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

四、教师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本文中讨论的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主要与《新课改》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相对应,相对全面的要求下规划出相对全面的培养途径。简言之,本文给出的培养途径主要针对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和行为与习惯三个方面展开。以下以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詹天佑》为例介绍培养途径。

(一)情感与态度的培养

关于小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小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体现于课堂讲解与课后实践,是小学语文学习的情感基调,爱国、民族、团结等意识是语文学习的大前提,同时结合情感的教学方法更利于学生的领悟。

1.课堂讲解

在任意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划分出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课文,教师可以将集中表达爱国情的课文做为情感基调的铺垫或升华。

情感与态度于课堂讲解部分主要以传授过程来体现:首先是课文背景,向学生介绍詹天佑的生平事迹,着重表述他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并毅然回国,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主持修筑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同时,铺陈当时中国境遇内忧外患,国力不敌,经济和工业技术水平不高。通过阅读课文,与学生一起找出詹天佑在铁路修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帝国主义阻挠,清政府腐败无能,自然环境恶劣等等;从而总结出詹天佑身上的优秀品质,其中着重强调热爱祖国,为祖国奉献的精神,并结合当今杨雪峰等时代楷模,作为榜样的指引。最后总结升华,詹天佑是一位伟大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以身作则,不怕艰苦的精神。

2.课后实践

课后实践更着重于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自己的体会,教师可以方法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文章情感。可以向身边的人简单介绍或复述课文内容,提倡向詹天佑学习他热爱祖国等一系列精神;也可以“向詹天佑学习”举行一次主题班会,在课后展开爱国小实践,做点滴小事都可以是热爱祖国的体现,最后来一次汇报展出,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新课标》的改革适应了社会发展对小学生语文能力要求的提高,强调语文学习的核心——全面发展语文素养,并从多方面作出指示。作为教师,应了解语文素养内容的多样,明白其对于小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全方位多方面的配合学生语文学习,帮助其在学习与实践结合中,逐步培养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