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燕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50100
摘要:终身体育是在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体育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完成某一个运动技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只有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习对象及锻炼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不间断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才能为将来打好坚实的身体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提高
终身体育意识是指人们按照所获得的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有目的地指导自己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活动。我国教育部2001年制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里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阶段,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十分重要。体育教育也从以发展运动技能为主的体育教育向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终身体育教育转变,这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1.改变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以精心的设计吸引学生。不少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长时间固守于陈旧的观念之中,观念上固守于“重复练习法、分解练习法、讲解示范法”等。忽视最具情趣的游戏和比赛法,常常出现教者发令,学者强应的局面。只练不玩使学生失去了应有的情感体验和兴趣积累,相反,教师每一次好的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博得学生对教师情感取向的基础,从而产生体育爱好。因此,我认为,体育教师丰富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动力源。同时,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教师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精心准备,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从中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2.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是零距离的。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那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至师德与师能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优美的形体、乐观积极的情绪、良好的教学状态、优秀的运动能力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教师这种无形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以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信心。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启迪智慧并理性思维,开发潜能并激励创新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有活力,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但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运动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一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不费力气就取得优异成绩,而身体条件差的学生则费尽努力仍不能达到要求。鼓励他们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且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当学生以坚韧毅力、顽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取得成功时,不但能够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能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欲望。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还可通过现代化教学等手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项体育运动的基本竞赛规则和技能、技术等,学会欣赏体育,从中体会到体育的魅力所在。
二、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培养学生一技之长,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怎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必然有其自己的专长。本人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就经常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不懂体育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找体育老师来帮助。如有的学生喜欢踢足球,有的学生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学生喜欢打篮球,有的学生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项目,但又看不懂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时,体育老师的素质高低就很关键,有些运动项目是自己的专长,就很容易,有些项目是自己的弱项,就很难做到。因此,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拓宽自我的知识面,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也得心应手,也才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欢迎。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地自我进修,学习掌握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要有创新能力,对自己的创造有清醒的认识,并加以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应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使体育教学常教常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近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达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从而养成并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方成邦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之比较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l),93-95。
[2]林秋菊终身体育教育中的困惑与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