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科415000)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感染因素等,为临床积极防治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期间在我科室确诊并采取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肿瘤患者1524例,分析其术后感染情况。结果1524例患者中,52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3.4%;52例患者中感染部位居前三的分别为手术创面、下呼吸道和上呼吸道。52例术后感染患者中,革兰氏阳性菌30株,占比57.7%,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22株,占比42.3%,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导致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年龄、住院时间、护理方法。结论临床需积极地对各项引起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的因素进行管理,加强预防护理工作,从而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术后感染;临床特征;病原菌;感染因素
口腔颌面肿瘤主要包括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囊肿、瘤样病变等,临床对于口腔颌面肿瘤的治疗有多种方式,包括化疗、手术治疗和生物治疗,但是其中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1]。这主要是由于,口腔颌面对患者的外貌美容效果以及日常生活质量均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导致口腔颌面肿瘤的治疗要求较高,因此往往采取手术方式进行[2]。但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与其他肿瘤手术不同,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具有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解剖结构变化较大,与呼吸道相通,口腔易感细菌更多等临床特征,导致其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给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造成不良影响[3]。因此,积极分析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感染因素,为临床积极防治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意义重大。笔者以下就对这一课题实施了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2017年期间在我科室确诊并采取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肿瘤患者1524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中排除了术前存在感染病症的患者;合并有较为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无法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4]。1524例患者中,男784例,女740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2.3+6.4)岁;病程0.5-6个月,平均病程为(3.2+0.3)个月;住院时间20-108d,平均住院时间(65.9+12.5)d。1524例患者中,1082例为良性肿瘤,442例为恶性肿瘤;454例肿瘤位于唇部、402例肿瘤位于面颊部、216例肿瘤位于舌部、136例肿瘤位于腮腺区、120例肿瘤位于软腭部、100例肿瘤位于颌骨、96例肿瘤位于上颌窦。
1.2研究方法
对入选的1524例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术后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引起术后感染因素的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SPSS13.0是本次研究中实施数据分析的统计学软件,所有数据录入其中,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录入计数资料,t检验为组间比较方式;以百分比的形式录入计量资料,X2检验为组间比较方式;数据分析结果以α=0.05为检验水平。
2结果
2.1患者术后感染的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1524例患者中,52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3.4%;52例患者中感染部位居前三的分别为手术创面、下呼吸道和上呼吸道分别占比46.2%、23.1%和11.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综上所述,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术后感染发生率处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其中感染发生部位以手术创面为主,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中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护理方法与其术后感染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5]。鉴于此,临床需积极地对各项引起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的因素进行管理,加强预防护理工作,从而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促使患者取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登峰,孙仁义,肖进,等.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928-5930.
[2]俞红,李萍,阮洪.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730-732.
[3]贾娟,夏德林,付光新.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242-1243.
[4]丁国强,蒋红卫,叶英响,等.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析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807-809.
[5]王新兰,张志秀,李海霞,等.个体化口腔护理在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91-93.